中国现代伟大杰出女性的故事

2024-05-19 05:06

1. 中国现代伟大杰出女性的故事

从1919辛亥革命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期间涌现了很多伟大接触的女性故事,宋庆龄、何香凝、邓颖超、刘胡兰、赵一曼、杨开慧……宋庆龄,被评为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之一。

中国现代伟大杰出女性的故事

2. 中国现代伟大杰出女性的故事

从1919辛亥革命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期间涌现了很多伟大接触的女性故事,宋庆龄、何香凝、邓颖超、刘胡兰、赵一曼、杨开慧……宋庆龄,被评为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之一。

3. 中国伟大女性的故事

1、花木兰
北魏时期,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断南下骚扰,北魏政权规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线。但是木兰的父亲年事已高又体弱多病,无法上战场,家中弟弟年龄尚幼,所以,木兰决定替父从军,从此开始了她长达十几年的军旅生活。
去边关打仗,对于很多男子来说都是艰苦的事情,而木兰既要隐瞒身份,又要与伙伴们一起杀敌,这就比一般从军的人更加艰难!可喜的是花木兰最终还是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数十年后凯旋回家。
皇帝因为她的功劳之大,赦免其欺君之罪,同时认为她有能力在朝廷效力,任得一官半职.然而,花木兰因家有老父需要照顾拒绝了,请求皇帝能让自己返乡,去补偿和孝敬父母。
2、武则天
武则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自名武曌(zhào) ,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690年-705年在位),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82岁),与汉朝的吕后并称为“吕武”。武则天为荆州都督武士彟次女。
十四岁时,进入后宫,为唐太宗才人,获赐号“武媚” 。唐高宗时封昭仪,后为皇后,尊号“天后”,与高宗并称“二圣”。高宗驾崩后,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称“神都”,建立武周。
武则天在位前后,大肆杀害唐朝宗室,兴起“酷吏政治”。但她“明察善断”,多权略,能用人。又奖励农桑,改革吏治,重视选拔人材,所以使得贤才辈出。晚年逐渐豪奢专断,渐生弊政。神龙元年(705年),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等发动“神龙革命”,拥立唐中宗复辟,迫使其退位。
中宗恢复唐朝后,为其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同年十一月,武则天于上阳宫崩逝,年八十二。中宗遵其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 。其后累谥为“则天顺圣皇后”。武则天智略过人,兼涉文史,颇有诗才。有《垂拱集》、《金轮集》,今已佚。《全唐诗》存其诗四十六首。

3、林徽因
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汉族,祖籍福建闽县(福州),出生于浙江杭州。原名林徽音,其名出自“《诗·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后因常被人误认为当时一男作家“林徽音”,故改名为“徽因”。
中国近现代杰出的建筑师、诗人和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之一、建筑学家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同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
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文学上,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其中,《你是人间四月天》最为大众熟知,广为传诵。
4、王昭君
王昭君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为了大汉的边境安宁,主动和亲到匈奴,并且按照匈奴的规矩先后嫁给单于父子,换来了大汉边境50年的和平,王昭君把大汉的生活文化带到了匈奴,为匈奴生产力的提高产生了重要作用。
她以一人之力足抵几十万大军的牺牲,她促进了华夏文明的融合,自昭君以后,各朝都有和亲的政策。
5、宋庆龄
宋庆龄作为中国伟大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战士,是举世闻名的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宋庆龄青年时代追随孙中山,献身革命为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诞生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也为建设社会主义中国作出了重要贡献;还为祖国统一大业作出了宝贵的贡献。
她还是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和领袖;受到中国人民、海外华人华侨的景仰和爱戴,也赢得国际友人的赞誉和热爱,并享有崇高的威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花木兰 (古代民族女英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武则天 (中国武周时期女皇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林徽因 (中国建筑师、诗人、作家、教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昭君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宋庆龄

中国伟大女性的故事

4. 中国伟大女性的故事

1、妇好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据可查的女英雄。商朝的武功以商高宗武丁时代最盛。武丁通过一连串战争将商朝的版图扩大了数倍。而为武丁带兵东征西讨的大将就是他的王后妇好。甲骨文记载,有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双方相持不下,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武丁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起兵,结果大胜。此后,武丁让她担任统帅,从此,她东征西讨,打败了周围二十多个方国(独立的小国)。妇好不但能带兵打仗,而且还是国家的主要低俗作品请删除,经常受命主持祭天、祭先祖、祭神泉等各类祭典,又任占卜之官。商朝是个迷信鬼神的国家,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妇好又会打仗,又掌握了祭祀与占卜的权力,可能连武丁都要怕她三分。

2、花木兰

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经好莱坞拍成动画片后更是全球闻名。真正的花木兰历史上确有其人,生卒年不详,魏氏女,西汉谯城(今亳州市谯城区)东魏村人。又名花弧,后称花木兰。其父名应,乃汉初材官骑士。木兰秉承父志,自幼习武,尤工剑术。汉文帝前元十四年(公元前166年),匈奴老上单于(冒顿单于之子,名稽粥)大举入塞,杀掠甚众。文帝大征天下民以御,木兰父当往,而年已老迈,弟尚年幼。木兰悯其父老,便替父从征。木兰初为戎卒,以功为小校,后晋升为将军,守燕山南麓之曲逆。驰奔沙场,塞旗斩将,攻城略地,所向辄克捷,莫有当其锋者。单于旋退。木兰从军凡十二年,屡立殊勋,人终不知其为女子。后凯还,天子嘉其功,封尚书郎,不受,恳奏省亲。及拥军还谯,释戎衣,服巾帼,同行者皆骇之。木兰墓位于亳州城东魏村北,冢丘高大,苍松环护,翠竹成林,乡人又为立祠,每年四月初八为木兰生日致祭。木兰戍边之地曲逆,即今河北省顺平县,该地人民为感激木兰的恩德,从汉代起就为其立庙建祠,历经各代,香烟不绝。唐朝乾封元年,木兰被追封为“孝烈将军”。这一年唐高宗偕武则天泰山封禅还朝,路经亳州,朝亳州老君庙和木兰祠,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封木兰为“孝烈将军”。

3、吕母

吕母(?~公元18),是西汉末年最早反抗王莽统治的农民起义领袖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农民起义的女领袖。她是琅琊海曲(现属日照东港区)人。子吕育,任县游徼,掌管一方巡察缉捕。王莽新朝天凤元年( 公元14年),吕育因没有按县宰吩咐去惩罚那些交纳不起捐税的百姓,以至于被县宰所杀。吕母满怀悲愤,发誓为儿子报仇。她把家产全部拿出来,经过一番周密策划,很快拉起一支数百人的队伍,演练兵马,等待时机。天凤四年(公元l7年),吕母登上奎山西麓的土台祭天,自称“将军”,率领起义大军浩浩荡荡杀向海曲城。经过一番激战,活捉县宰,将其处死。从此,吕母声名大振,远近贫苦农民纷纷投奔于她。不久,起义军发展到上万人。吕母起义,点燃了反抗王莽统治的火炬,并很快形成席卷全国的燎原之势。天凤五年 (公元l8年),吕母病故,其部卒大部分参加了赤眉军,其余部分分别投奔到青犊和铜马等农民起义军中。

4、迟昭平

西汉农民起义的巾帼英雄。迟昭平,平原县城南人,生卒年月无考。迟昭平也于吕母起义的同年秋,聚众数千人在河阻中(现平原城西南)举行起义,抗官税,荡府衙,杀豪绅,掠贵族,扶危济弱,分粮与贫苦百姓,一时声威大震,成为众豪杰中一位杰出的农民起义女领袖。由于斗争形势的发展,于地皇三年(公元22年)夏,迟昭平部与徐异卿部汇合,战斗在平原、富平、乐陵、无棣、盐山等地,队伍很快发展到10万之众。这支农民起义军,不但攻县郡,杀贪官污吏,抢府衙官库,砸地方牢狱,拯求身隐囹圄的无辜百姓,给王莽统治集团以沉重打击;同时,他们也袭击地方豪强的营堡、乡聚(乡镇民团),无情的打击那些宦官、王孙、公侯,没收他们剥削的粮食和财物,分散给贫苦百姓,深受广大贫民的拥护。起义军的低俗作品请删除,动摇了王莽统治集团的政治基础,于地皇四年(公元23年)彻底崩溃了。由此,迟昭平的名子和业绩,也载入秦汉农民起义史。


5、冼夫人

周恩来总理曾称颂冼夫人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冼夫人(约520—601)是岭南俚族(百越的一支)杰出的政治领袖。她出身于首领世家,“幼贤明,多筹略”,善于“抚循部众,能行军用师,压服诸越”,从青年时代起就是一个卓越不凡的领袖人物。她常规劝亲族为善,以“信义结于本乡”,且为人秉公处事,不徇私情,因而在乡里很有威信,深得当地百姓拥护和爱戴。隋开皇九年(589),隋文帝进军岭南,遭到陈朝旧臣和部分少数民族的抵抗,冼夫人获悉后立即派其孙冯魂前往迎接隋军,并以自己所辖八州归附隋朝,使隋军得以进至广州,最后完成岭南地区的统一。冼夫人也因此受封为谯国夫人。冼夫人是岭南少数民族首领,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具备称雄割据的条件。但她在全国处于混乱分裂之时,不搞割裂分治,而始终拥护封建朝廷和维护祖国的统一,成为支持南朝梁、陈两代和隋与唐初稳定珠江流域政治局面的主要支柱。为促进当地政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此外,冼夫人还为海南岛俚人地区郡县制度的重新设立起过积极作用。由于梁朝采纳了冼夫人的建议,在海南岛俚人地区重新恢复了郡县制度,使中原地区与海南岛的关系日益密切,有利于祖国统一和俚人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冼夫人始终维护中央集权和祖国统一,反对分裂割据的行为,深深影响了她的后代。后来她的孙子冯盎坚决不称王割据,并归附唐朝,对唐朝统一岭南地区做出了巨大贡献。这都与她以身作则,教育儿孙以国家为重有直接关系。后人为了纪念她的丰功伟业,高风亮节,在两广的高、雷、化、钦、廉等州建造了很多庙宇,其中茂名、化县、电白等地一县往往就有一二十处。海南岛的崖州建有郡王夫人庙,儋县等地也立了冼夫人庙。

6、平阳公主

唐高祖李渊的第三个女儿,也是李渊嫡妻窦氏的爱女。她是一个真正的巾帼英雄,才识胆略丝毫不逊色于她的兄弟们。李渊将自己的三女儿嫁给了武将柴绍为妻。这位柴绍在唐朝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排名第十四,谋略出众,善于以少胜多,消灭薛举、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都有他一份功劳。消灭唐朝最后一个对手梁师都他还是主将。李渊起兵的消息就传来,平阳公主到处联络反隋的义军。这个年纪轻轻的女子,以其超人的胆略和才识,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就招纳了四五支在江湖上已有相当规模的起义军。平阳公主率领的义军势如破竹,连续攻占了户县、周至、武功、始平等地。这支由女人做主帅的义军,军纪非常的严明,平阳公主令出必行,整支军队都对她肃然起敬。在那乱兵蜂起的年月里,这支军队得到了广泛的拥护。老百姓将平阳公主称为“李娘子”,将她的军队称为“娘子军”。平阳公主这时的主要任务就是防守李家的大本营山西,她驻守的地方就是娘子关。娘子关位于今山西省平定县东北的绵山上,为出入山西的咽喉,原名苇泽关,因平阳公主率数万“娘子军”驻守于此才更名娘子关。

7、梁红玉

梁红玉(1102—1153),宋朝著名抗金女英雄,丈夫为抗金名将韩世忠。淮安北辰坊人,原籍池州,也就是现在安徽省贵池县。祖父与父亲都是武将出身,梁红玉自幼随侍父兄练就了一身功夫。梁红玉击鼓退金兵的故事至今仍为人们所传诵。建炎四年春,金军从杭州饱掠北归。韩世忠的部队已紧急出动,沿运河水陆两岸齐头并进,抢先占领京口一带的金山、焦山,专截金兀术的归路。当天金兀术就给韩世忠下了战书,约定第二天开战。第二天早晨,梁红玉早已结束停当,戴着雉尾八宝嵌金珠金凤冠,穿一领锁子黄金甲,围着盘龙白玉带,端坐在中军的楼船上面指挥战斗,在最激烈的时候,梁红玉亲自擂鼓助威,宋军士气百倍,一天战斗打下来打得金军心胆俱寒,把金兀术的军队困在了黄天荡内。韩世忠用梁红玉的计谋,以少于敌军十倍的兵力(8000宋军对10万金军)包围敌军达四十八天之久,名震华夏。黄天荡一战使金军丧胆,再也不敢随便过长江南侵。后来韩世忠和岳飞、张俊一起三路大军北伐,梁红玉专门训练出一支女兵队伍,屡立奇功。岳飞被害后,韩世忠愤然辞官,与梁红玉归隐杭州西湖。1151年,韩世忠病逝。不到两年,梁红玉也悒郁而逝。夫妇合葬于苏堤灵岩山下。

8、唐赛儿

明朝农民起义领袖。明初唐赛儿领导的农民起义发生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起义中心在山东益都一带。唐赛儿(生卒年不详)为山东蒲台人林三之妻,略识文字。永乐年间,明朝为营建北京、修治会通河、北征蒙古,耗资巨大。山东是负担最重的地区之一,加之连年水旱,农民以树皮、草根为食,卖妻鬻子,老幼流移,无以为生。唐赛儿于十八年二月与刘信、宾鸿、董彦升等率数百人起义,占据益都的卸石棚寨,迅速发展至数万人。明青州卫指挥高凤领兵镇压,被打死。明成祖朱棣以安远侯柳升为总兵官,派都指挥佥事刘忠佐之,率京营五千人星夜驰赴山东,围卸石棚寨。唐赛儿遣人诡降,言寨中食尽水缺,谋从汲道撤逃。柳升信以为真,统重兵防守汲道。起义军乘夜突围,杀死刘忠,转战安丘、诸城等地。但终因官军众多,又遭山东都指挥卫青、鳌山卫指挥同知王真的突然偷袭,于三月失败。朱明廷为搜捕唐赛儿,竟逮捕了山东、北京等地的数万名出家妇女,而唐赛儿等人还是安然逃走,不知所终。当地人民为了纪念她,称卸石棚寨为唐赛寨。


9、秦良玉

提起历史上的巾帼英雄,人人都会想到替父从军的花木兰;而中国历史上,正式列入国家编制的女将军,实际上只有秦良玉一位。秦良玉(1574或1584~1648) 字贞素,土家族(也有说是苗族),四川忠州(今忠县)人。自幼从父习文练武,善骑射,通诗文,有智谋。丈夫死后,继任其职,她曾派出族人救援沈阳抗击后金,更曾亲率3000精兵北上,镇守山海关。清军入关南下,她坚持抗清,被南明隆武帝加封太子太保、忠贞侯。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正史登录的巾帼英雄。明思宗见过女将军后,感慨万千,曾写下了四首诗,夸赞她的功迹,并御笔亲誊,赐给了秦良玉:“学就四川作阵图,鸳鸯袖里握兵符;由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 蜀锦征袍自剪成,桃花马上请长缨;世间多少奇男子,谁肯沙上万里行。”“ 露宿风餐誓不辞,忍将鲜血代胭脂;凯歌马上清平曲,不是昭君出塞时。”“ 凭将箕帚扫匈奴,一片欢声动地呼;试看他年麟阁上,丹青先画美人图。” 皇帝亲题的四首赞美诗,给予了秦良玉极高的评价。

10、冯婉贞

冯婉贞(清咸丰年间人),北京谢庄人,祖籍山东,抵抗侵略的民族英雄。1860年英法侵略军占领北京以后,四处掳掠,十九岁的冯婉贞与父亲冯三保一起,带领民团打败英法军队,保护了谢庄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1860年(清咸丰十年),英法侵略军占领了北京以后,到处杀人放火,抢夺财物。这种暴行很快扩大到郊区。离圆明园5公里光景,有一个小村子,叫谢庄。庄上有个精通武艺的冯三保,他18岁的女儿婉贞,从小在他的精心培育下,也学得一身好武艺,骑马射箭,舞刀弄枪,样样精通。冯婉贞向父亲提出:敌人有洋枪洋炮,咱们应当利用自己使用大刀长矛的优势,冲到敌人跟前去拼杀,让洋人的枪炮发挥不了作用。冯婉贞率领青年们在距离村子两公里的一片茂密的树林里隐蔽起来。下午四点钟,刚在谢庄吃过亏的侵略军果然抬着大炮来了,这次他们来了约600人。当敌人来到树林旁边的时候,冯婉贞拔出大刀,奋勇当先,率领青年们向侵略军冲去。侵略军遭到这突然的袭击,非常惊慌,队伍立即大乱。他们想放枪,可是距离太近,不能放,只好勉强用枪上的刺刀与青年们进行搏斗。冯婉贞带领大家,挥舞着大刀、长矛勇猛砍杀,侵略者招架不住,就纷纷败退。狡猾的敌人急于想摆脱这短兵相接的困境,以便用洋枪射击。冯婉贞看出了敌人的诡计,率领谢庄的青年步步进逼,迫使侵略军始终不能用洋枪来射击。这一仗,一直打到黄昏,英勇的谢庄青年打死侵略军100多人。剩下的敌人,不得不丢下长枪大炮,仓皇逃跑了。侵略军受到这次打击后,再也不敢来侵扰谢庄了。正是“自古英雄出少年”!

中国女性的吃苦耐劳是世界闻名的,但是她们的英雄事迹却很少为世人所知。在国难当头时,她们巾帼不让须眉,指挥千军万马,驰骋在刀光剑影的疆场,勇气可钦可敬,事迹可歌可泣。正如近代革命志士、巾帼英雄秋瑾诗中所说的“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5. 中国伟大女性的故事

1、花木兰
北魏时期,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断南下骚扰,北魏政权规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线。但是木兰的父亲年事已高又体弱多病,无法上战场,家中弟弟年龄尚幼,所以,木兰决定替父从军,从此开始了她长达十几年的军旅生活。
去边关打仗,对于很多男子来说都是艰苦的事情,而木兰既要隐瞒身份,又要与伙伴们一起杀敌,这就比一般从军的人更加艰难!可喜的是花木兰最终还是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数十年后凯旋回家。
皇帝因为她的功劳之大,赦免其欺君之罪,同时认为她有能力在朝廷效力,任得一官半职.然而,花木兰因家有老父需要照顾拒绝了,请求皇帝能让自己返乡,去补偿和孝敬父母。
2、武则天
武则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自名武_(zhào),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690年-705年在位),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82岁),与汉朝的吕后并称为“吕武”。武则天为荆州都督武士_次女。
十四岁时,进入后宫,为唐太宗才人,获赐号“武媚”。唐高宗时封昭仪,后为皇后,尊号“天后”,与高宗并称“二圣”。高宗驾崩后,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称“神都”,建立武周。
武则天在位前后,大肆杀害唐朝宗室,兴起“酷吏政治”。但她“明察善断”,多权略,能用人。又奖励农桑,改革吏治,重视选拔人材,所以使得贤才辈出。晚年逐渐豪奢专断,渐生弊政。神龙元年(705年),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等发动“神龙革命”,拥立唐中宗复辟,迫使其退位。
中宗恢复唐朝后,为其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同年十一月,武则天于上阳宫崩逝,年八十二。中宗遵其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其后累谥为“则天顺圣皇后”。武则天智略过人,兼涉文史,颇有诗才。有《垂拱集》、《金轮集》,今已佚。《全唐诗》存其诗四十六首。

3、林徽因
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汉族,祖籍福建闽县(福州),出生于浙江杭州。原名林徽音,其名出自“《诗·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后因常被人误认为当时一男作家“林徽音”,故改名为“徽因”。
中国近现代杰出的建筑师、诗人和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之一、建筑学家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同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
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文学上,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其中,《你是人间四月天》最为大众熟知,广为传诵。
4、王昭君
王昭君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为了大汉的边境安宁,主动和亲到匈奴,并且按照匈奴的规矩先后嫁给单于父子,换来了大汉边境50年的和平,王昭君把大汉的生活文化带到了匈奴,为匈奴生产力的提高产生了重要作用。
她以一人之力足抵几十万大军的牺牲,她促进了华夏文明的融合,自昭君以后,各朝都有和亲的政策。
5、宋庆龄
宋庆龄作为中国伟大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战士,是举世闻名的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宋庆龄青年时代追随孙中山,献身革命为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诞生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也为建设社会主义中国作出了重要贡献;还为祖国统一大业作出了宝贵的贡献。
她还是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和领袖;受到中国人民、海外华人华侨的景仰和爱戴,也赢得国际友人的赞誉和热爱,并享有崇高的威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花木兰(古代民族女英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武则天(中国武周时期女皇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林徽因(中国建筑师、诗人、作家、教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昭君(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宋庆龄

中国伟大女性的故事

6. 中国近代史上有那些伟大女性, 伟人的故事等等要详细介绍

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女性之王会悟
  烟雨迷雾访旧踪  
  ———追忆“一大”幕后功臣王会悟女士 
    尽管由于时代的局限,“一大”没有女代表,但在这一重大历史进程中,中国女性并未留下空白,王会悟就是一个突出代表.虽然因为会议是在反动统治的白色恐怖下秘密进行的,一直不为外界所知晓,作为会务这一幕后功臣的王会悟更是长期默默无闻,但她对党的创建所作的奉献将被永远铭记. 
    1921年7月的一个夜晚,位于上海法租界上的一幢老式石库门小楼前,随着黄铜门环轻声叩响,那扇饰有矾红雕的黑漆大门悄然洞开,一位“女仆”模样的眉清目秀女子探身而出,颔首迎接一位位陆续而至的或穿长袍、或着西服、或呈教授风度、或显稚气未脱的客人……这不是当时沪上流行的一般沙龙聚会,而是召开酿成“开天辟地大事变”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那位“女仆”就是为这次庄严聚会圆满举行作出特殊贡献而一直鲜为人知的王会悟.80年后的今天,记者随全国记协“革命纪念地”采访团来到党的诞生地,寻访这位非凡女性在那难忘历史一页的不朽足迹. 
    (一) 
    王会悟于1898年出生在浙江嘉兴桐乡一个普通人家,父亲是晚清秀才,靠教私塾养家糊日,母亲在操持家务同时兼做刺绣手工补贴家用,她从小随禀性严厉耿直的父亲就读,13岁时因父亲病故家境拮据,不得不中断在嘉兴师范的学业,返乡办起女子小学,后受到排挤又入外国教会所办的湖郡女塾半工半读.无论执教还是求学,她都热衷追求、传播、倡导新文化、新风俗,如鼓励女孩子剪辫子、放小脚,反对当童养媳,还曾用白话文给陈独秀、胡适等写信,陈独秀在回信中高兴地写道:“没想到我们的新思想影响到教会学堂了.”五四运动后不久,她来到新思想荟萃、先进人物聚集的上海,在辛亥革命元老黄兴的夫人、时任上海女界联谊会长的徐宗汉处做文秘工作,结识留日学生总会委派回国的代表李达,其坚定的革命信仰和渊博的学识令她敬佩不已,而她作为新女性的革命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也使李达产生爱慕之情,两人于1920年结为伴侣. 
    正是与李达的结合,使王会悟得以参与“一大”的筹备工作.其时李达作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代理书记,负责建党的发起组织,代表食宿及会议地点等后勤事务则交给王会悟去办.已是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上海女界联谊会理事的她,早从李达那里明白“现在中国首要的事情是要组织共产党,这样才能真正搞起革命来.”欣然接受这一并不简单的任务,为之东奔西走. 
    (二) 
      出席“一大”的代表来自武汉、长沙、济南、广州及日本东京等地,住到哪儿合适呢?这着实让王会悟费了一番功夫,几经选择最后找到位于法租界白尔路389号、今太仓路127号的博文女校.她考虑这里正值学校放暑假师生离校易于保密,加之在参加上海女界联谊会活动中与校长黄绍兰结识,黄的思想倾向颇为进步,于是就以“北京大学暑期旅行团”名义提出租借该校楼上3间教室,果然一说就得到黄校长的同意.代表中除上海两人住在家中,陈公博偕新婚夫人住大东旅社,毛泽东、董必武、何叔衡、陈潭秋、王尽美等都下榻于此.教室无床需打地铺,时值盛夏天气炎热,王会悟为让大家休息好,特意买来芦席铺地,代表们风趣地说:“很好,凉快!”作为“一大”代表宿舍,建国后这里即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如今已成为“一大”会址纪念馆组成部分. 
    会址的确定更让王会悟动了不少脑筋,一连找了几个地方都不理想,后来她想到了也是“一大”代表的李汉俊所寄居的胞兄李书城的家.李书城早年追随孙中山参加辛亥革命,曾任北洋政府陆军总长,刚买下法租界望志路上的一幢老式石库门房子,一楼一底另有天井,前后门均可出入,这里环境僻静,行动十分方便,又有李书城当“大官”的身份,可起掩护作用,恰巧李书城携家眷去外地,房子正好空着,用来开会再好不过了.王会悟去找李汉俊商量,李汉俊当即满口答应,还笑着问:“你是怎么想到我这里的?”她风趣地答道:“借你哥哥的牌子嘛!”后来党的“一大”会场就设在“李公馆”楼底只能容纳十几个人的小客堂里,1921年7月23日晚,由当时全国50多名党员产生的13名代表及两名来自共产国际的代表围坐一起,庄重拉开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性会议的序幕,在中国大地终成燎原之势的红色火种由此点燃. 
    

7. 中国近代史上有那些伟大女性,

向警予(1895-1928),女,原名向俊贤,1895年生于湖南溆浦县商会会长之家。她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及早期领导人之一 ,女权主义领袖  ,无产阶级革命家、妇女解放运动领导人之一。在有迹可循的史料里,她是中国共产党唯一的女创始人。1928年3月20日,由于叛徒的出卖,向警予在法租界三德里被捕,同年5月1日向警予被押赴余记里空坪刑场,年终33岁。
赵一曼(1905年10月-1936年8月),原名李坤泰,又名李一超,人称李姐。四川省宜宾县白花镇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抗日民族英雄,曾就读于莫斯科中山大学,毕业于黄埔军校六期。赵一曼1935年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二团政委,在与日寇的斗争中于1936年8月被捕就义。赵一曼留有诗篇《滨江述怀》,其故里宜宾有“赵一曼纪念馆”,相关电影有《赵一曼》《我的母亲赵一曼》等。2010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刘胡兰(1932年10月8日—1947年1月12日),别名刘富兰,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人。著名的革命先烈,优秀共产党员。
刘胡兰8岁上村小学,10岁起参加儿童团。1945年进中共妇女干部训练班,1946年到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做妇女工作,担任妇救会秘书,后为主任,并成为中共候补党员。14岁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15岁英勇就义,毛泽东主席知道后非常伤心,专门为刘胡兰题字:"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她也是唯一三代领导人均为其题字的英雄。
江竹筠(1920年8月20日——1949年11月14日),四川省自贡市大山铺镇江家湾人,中国共产党地下时期重庆地区组织的重要人物,为中国共产党追认的女烈士。
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与彭咏梧结婚,婚后负责中共重庆市委地下刊物《挺进报》的组织发行工作。1948年,彭咏梧在中共川东临时委员会委员兼下川东地委副书记任上战死,江竹筠接任其工作。
1948年6月14日,江竹筠在万县被捕,被关押于位于重庆的国民政府军统渣滓洞集中营,遭酷刑仍拒屈、拒不交出军统所要的中共地下党情报;1949年11月14日,重庆被中国人民解放军重重包围之际,被国民政府军统于渣滓洞监狱所杀并毁尸。
2009年9月江竹筠入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名单。
还有很多,这些只是其中之一!
谢谢

中国近代史上有那些伟大女性,

8. 女名人有谁,她们有什么伟大事迹

⊙公元一0八四年(元丰七年甲子)  
    ⊙ 清照生  
    ⊙   
    ⊙ 公元一一0一年(建中靖国元年辛巳)  
    ⊙ 清照18岁,适东武赵明诚  
    ⊙ 时明诚年21岁,在太学作学生  
    ⊙ 时清照父格非为礼部员外郎,明诚父挺之为吏部侍郎,居京师(宋之东京、汴京,今开封)  
    ⊙ 冬十二月  
    ⊙ 二九日,陈师道卒,年49岁  
    ⊙   
    ⊙ 公元一一0二年(祟宁元年壬午)  
    ⊙ 清照19岁  
    ⊙ 夏五月  
    ⊙ 庚辰,赵挺之自试吏部尚书兼侍读、修国史、编修国朝会要,迁中大夫,除上书右丞  
    ⊙ 秋七月  
    ⊙ 乙酉,三省籍记元佑党人姓名,不得与在京差遣者17人。李格非名在第五。  
    ⊙ 八月  
    ⊙ 己卯,赵挺之除尚书左丞  
    ⊙ 九月  
    ⊙ 己亥,定元佑党籍,由宋微宗(赵佶)自书,刻石端礼门。李格非入党籁。  
    ⊙ 清照上诗赵挺之救其父  
    ⊙ 有人持徐熙《牡丹图》求售  
    ⊙ 明诚得《汉从事武梁碑》  
    ⊙   
    ⊙ 公元一一0三年(崇宁二年癸未)  
    ⊙ 清照20岁  
    ⊙ 夏四月  
    ⊙ 戊寅,赵挺之自中大夫、尚书左丞除中书侍郎  
    ⊙ 秋九月  
    ⊙ 庚寅,责降人子弟不许住在京及府县差遣。李格非名在后来续添者之列  
    ⊙ 辛丑,以《元佑党人碑》端礼门刻石姓名,下外路州军立石刊记  
    ⊙ 是岁  
    ⊙ 赵明诚出仕  
    ⊙   
    ⊙ 公元一一0四年(祟宁三年甲申)  
    ⊙ 清照21岁  
    ⊙ 夏六月  
    ⊙ 甲辰,重定党籍,元佑、元符党人及上书邪等事者,合为一籍,通309人。刻石朝堂。李格非名仍在余官第二十六人  
    ⊙ 戊午,赵佶书而刊之石,置于文德殿门之东壁  
    ⊙ 壬戍,蔡京奉诏书元佑奸党姓名进呈  
    ⊙ 秋九月  
    ⊙ 乙亥,赵挺之自右光禄大夫、中书侍郎除门下侍郎  
    ⊙   
    ⊙ 公元一一0五年(崇宁四年乙酉)  
    ⊙ 清照22岁  
    ⊙ 春三月  
    ⊙ 甲辰,赵挺之自门下侍郎授右银青光禄大夫、尚书右仆射(ye去声)、兼中书侍郎  
    ⊙ 清照献诗“炙手可热心可寒”  
    ⊙ 夏六月  
    ⊙ 戊子,赵挺之罢右仆射、献金紫禄大夫、观文殿大学士、中太一宫使  
    ⊙ 赐[第(校者加)]赵挺之第一区  
    ⊙ 冬十月  
    ⊙ 乙丑朔,赵明诚授鸿胪少卿  
    ⊙   
    ⊙ 公元一一0六年(崇宁五年丙戍)  
    ⊙ 清照23岁  
    ⊙ 春正月  
    ⊙ 乙已,毁《元佑党人碑》  
    ⊙ 丁未,赦天下、除党人一切之禁  
    ⊙ 庚戌,叙复元佑党人  
    ⊙ 二月  
    ⊙ 丙寅,赵挺之自观文殿大学士、太一宫使授特进光禄大夫、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  
    ⊙ 二月  
    ⊙ 二六日,卫尉卿赵存诚为集贤殿修撰提举醴泉观  
    ⊙ 三月  
    ⊙ 戊戍,元佑党人第三等许到阙下,余并不得到阙下  
    ⊙ 米芾(fu阳平)跋蔡襄《进谢御赐诗卷》  
    ⊙   
    ⊙ 公元一一0七年(大观元年丁亥)  
    ⊙ 清照24岁  
    ⊙ 春  
    ⊙ 明诚得《汉任伯嗣碑阴》  
    ⊙ 三月  
    ⊙ 丁酉,赵挺之罢右仆射,授特进、观文殿大学士、佑神观使  
    ⊙ 后六日,赵挺之卒,年68岁,赠司徒。官给葬事,谥清宪  
    ⊙ 秋七月  
    ⊙ 故观文殿学士、特进、赠司徒赵挺之追所赠司徒,落观文殿大学士  
    ⊙ 是岁起  
    ⊙ 明诚与清照屏居乡里青州  
    ⊙   
    ⊙ 公元一一0八年(大观二年戊子)  
    ⊙ 清照25岁  
    ⊙ 春  
    ⊙ 刘跂(qi去声)登泰山,宿绝顶,访《秦碑》  
    ⊙   
    ⊙ 公元一一0九年(大观三年己丑)  
    ⊙ 清照26岁  
    ⊙ 冬十一月  
    ⊙ 文及甫观蔡襄《进谢御赐诗卷》  
    ⊙ 潍州昌乐丹水岸圯,一爵、一觚(gu阴平)出土  
    ⊙ 米芾卒,年59岁  ⊙ 公元一一一0年(大观四年庚寅)  
 ⊙ 清照27岁  
 ⊙ 晁补之卒,年58岁  
 ⊙  
 ⊙ 公元一一一一年(政和元年辛卯)  
 ⊙ 清照28岁  
 ⊙ 春二月  
 ⊙ 晦,王寿卿跋明诚所藏徐铉《小篆千字文》真迹  
 ⊙ 夏五月  
 ⊙ 丁亥,诏除落观文殿大学士、特进、赠太师赵挺之责降指挥,从挺之妻秦国太夫人郭氏奏乞也  
 ⊙ 秋九月  
 ⊙ 明诚、清照题名于云巢石(?)  
 ⊙ 此石本为伪造,而人多信之  
 ⊙ 明诚至泰山得《唐登封纪号文》两碑  
 ⊙  
 ⊙ 公元一一一二年(政和二年壬辰)  
 ⊙ 清照29岁  
 ⊙ 秋七月  
 ⊙ 十七日,赵存诚言取访遗书事  
 ⊙  
 ⊙ 公元一一一三年(政和三年癸巳)  
 ⊙ 清照30岁  
 ⊙ 秋  
 ⊙ 刘跂宿泰山,拓《秦泰山刻石》,作《泰山秦篆谱序》  
 ⊙ 楚公钟在鄂州嘉鱼县出土,王寿卿以墨本遗明诚  
 ⊙  
 ⊙ 公元一一一四年(政和四年甲午)  
 ⊙ 清照31岁  
 ⊙ 秋  
 ⊙ 明诚题《易安居士画像》(?)  
 ⊙ 窃以为疑  
 ⊙  
 ⊙ 公元一一一六年(政和六年丙申)  
 ⊙ 清照33岁  
 ⊙ 齐候盘在安邱出土  
 ⊙ 下邳县民耕地得《汉祝长严诉碑》  
 ⊙ 刘跂以《汉张平子残碑》墨本寄明诚  
 ⊙  
 ⊙ 公元一一一七年(政和七年丁酉)  
 ⊙ 清照34岁  
 ⊙ 秋九月  
 ⊙ 十日,刘跂为《金石禄》作《后序》  
 ⊙ 洪适生  
 ⊙  
 ⊙ 公元一一一八年(重和元年戊戌)  
 ⊙ 淸照35岁  
 ⊙ 古器六在安州孝感出土  
 ⊙  
 ⊙ 公元一一二一年(宣和三年辛丑)  
 ⊙ 清照38岁  
 ⊙ 春三月  
 ⊙ 四日,中书舍人赵思诚言添差兵马都监事  
 ⊙ 赵明诚守莱州  
 ⊙ 秋八月  
 ⊙ 十日,清照来莱州,作《蝶恋花》词一首、《感怀》诗一首  
 ⊙ 得《后魏郑义下碑》于莱州、《上碑》于胶水  
 ⊙  
 ⊙ 公元一一二三年(宣和五年癸卯)  
 ⊙ 清照40岁  
 ⊙ 秋八月中秋  
 ⊙ 《唐富平尉颜乔卿碣》重易装标  
 ⊙ 古器物数十种,在青州临淄县出土  
 ⊙ 洪迈生  
 ⊙  
 ⊙ 公元一一二五年(宣和七年乙巳)  
 ⊙ 清照42岁  
 ⊙ 陆游生  
 ⊙  
 ⊙ 公元一一二六年(靖康元年丙午)  
 ⊙ 清照43岁  
 ⊙ 赵明诚守淄州  
 ⊙ 夏  
 ⊙ 明诚与清照共赏唐白居易书《楞严经》  
 ⊙ 迁《唐淄州开元寺碑》于郡廨(xie去声)便坐  
 ⊙ 得孟姜匜(yi阳平)与平陆戈  
 ⊙ 十二月  
 ⊙ 二日,诏:朝散郎权发遣淄州赵明诚职事修举,可特除直秘阁  
 ⊙ 周辉生  
 ⊙ 赵明诚转一官  
 ⊙  
 ⊙ 公元一一二七年(建炎元年丁未)  
 ⊙ 清照44岁  
 ⊙ 春三月  
 ⊙ 明诚奔母丧南下  
 ⊙ 夏五月  
 ⊙ 庚寅朔,赵构(康王)即皇帝位  
 ⊙ 秋8月  
 ⊙ 赵明诚以朝散大夫、秘阁修撰起复知江宁府事、仍兼江南东路经制使  
 ⊙ 清照南下,载书十五车,过淮、渡江之建康  
 ⊙ 冬十二月  
 ⊙ 壬戌,青州兵变,杀郡守曾孝序。明诚家存青州书册什物十余屋被焚  
 ⊙  
 ⊙ 公元一一二八年(建炎二年戊申)  
 ⊙ 清照45岁  
 ⊙ 春  
 ⊙ 清照抵江宁  
 ⊙ 三月  
 ⊙ 十日,赵明诚跋蔡襄书《赵氏神妙帖》  
 ⊙ 谢伋携唐阎立本画《萧翼赚兰亭图》过江宁,明诚借去不归  
 ⊙ 清照作二诗“南渡衣冠”和“”南来尚怯“  
 ⊙  
 ⊙ 公元一一二九年(建炎三年己酉)  
 ⊙ 清照46岁  
 ⊙ 春二月  
 ⊙ 明诚罢守江宁  
 ⊙ 三月  
 ⊙ 具舟上芜湖,入姑孰(今当涂),将卜居赣水上  
 ⊙ 夏四月  
 ⊙ 赵构至江宁  
 ⊙ 五月  
 ⊙ 八日,改江宁府为建康府  
 ⊙ 五月  
 ⊙ 至池阳,明诚被旨知湖州  
 ⊙ 六月  
 ⊙ 十三日,明诚驻家池阳,独赴行在(建康) 
⊙ 秋七月  
 ⊙ 壬寅,隆佑皇太后(哲宗赵煦后孟氏)率六宫往豫章  
 ⊙ 七月末  
 ⊙ 清照闻明诚病,自池阳解舟赴建康  
 ⊙ 八月  
 ⊙ 张飞卿学士携玉壶过明诚  
 ⊙ 八月  
 ⊙ 十八日,赵明诚卒于建康,年49岁。清照为文以祭,旋葬之  
 ⊙ 闰八月  
 ⊙ 壬辰,王继先以黄金300两从赵明诚家市古器  
 ⊙ 壬寅,因金兵南下,赵构自建康逃往浙西  
 ⊙ 明诚遗留之书籍、金石刻并其他长物送洪州  
 ⊙ 清照携所有古铜器赴越投进  
 ⊙ 冬十月  
 ⊙ 壬辰,赵构驻跸越州  
 ⊙ 十一月  
 ⊙ 戊午,金人破洪州  
 ⊙ 辛未,金人陷建康  
 ⊙ 癸酉,赵构发越州  
 ⊙ 清照抵越州,旋住台州  
 ⊙ 十二月  
 ⊙ 己卯,赵构次明州。己丑,发明州。辛卯,次定海。癸已,次昌国  
 ⊙ 戊戍,金人陷越州  
 ⊙ 庚子,赵构发昌国  
 ⊙ 清照寄洪书巻长物尽失  
 ⊙ 冬  
 ⊙ 黄大兴《梅苑》成  
 ⊙  
 ⊙ 公元一一三0年(建炎四年庚戍)  
 ⊙ 清照47岁  
 ⊙ 春正月  
 ⊙ 乙巳,赵构泊舟台州港口。丙午,次章安。  
 ⊙ 己未,金人陷明州  
 ⊙ 辛酉,赵构发章安。甲子,泊温州港口  
 ⊙ 二月  
 ⊙ 乙亥,赵构驻跸温州江心寺  
 ⊙ 清照至温州  
 ⊙ 丙子,金人自明州引兵回临安。丙戍,自临安退兵  
 ⊙ 庚寅,赵构入温州驻跸州治  
 ⊙ 三月  
 ⊙ 己未,赵构复还浙西。癸未,至越州  
 ⊙ 清照又到越州  
 ⊙ 夏六月  
 ⊙ 癸未,朝请郎主管江州太平观吴说为福建路转运判官  
 ⊙ 秋七月  
 ⊙ 丁巳,申命元佑党人子孙,经所在自陈,尽还应得恩数  
 ⊙ 冬十一月  
 ⊙ 壬子,放散行在百司  
 ⊙ 十二月  
 ⊙ 清照往衢州  
 ⊙ 朱熹生  
 ⊙  
 ⊙ 公元一一三一年(绍兴元年辛亥)  
 ⊙ 清照48岁  
 ⊙ 春三月  
 ⊙ 淸照赴越,卜居土民钟氏宅  
 ⊙ 书画砚墨五簏被盗  
 ⊙ 夏六月  
 ⊙ 甲戍,命广东帅臣赵存诚等差有出身人领诸路转运司类省试  
 ⊙ 秋七月  
 ⊙ 望,吴说得唐阎立本画《萧翼赚兰亭图》于钱塘  
 ⊙  
 ⊙ 公元一一三二年(绍兴二年壬子)  
 ⊙ 清照49岁  
 ⊙ 春  
 ⊙ 清照赴杭  
 ⊙ 三月  
 ⊙ 清照作一联嘲张九成  
 ⊙ 夏  
 ⊙ 清照再适张汝舟  
 ⊙ 秋八月  
 ⊙ 丙辰,直秘阁主管江州太平观赵思诚守起居郎  
 ⊙ 清照与张汝舟离异  
 ⊙ 淸照作启谢翰林学士綦(qi阳平)崇礼  
 ⊙ 冬十一月  
 ⊙ 二三日,洪炎上言征求书籍  
 ⊙  
 ⊙ 公元一一三三年(绍兴三年癸丑)  
 ⊙ 清照50岁  
 ⊙ 春正月  
 ⊙ 壬午,起居郎赵思诚试中书舍人  
 ⊙ 二月  
 ⊙ 庄绰作《鸡肋编》  
 ⊙ 五月  
 ⊙ 己未,中书舍人赵思诚充徽猷阁待制,提举江州太平观  
 ⊙ 丁卯,尚书吏部侍郎韩肖胄为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充大金军前奉表通问使,给事中胡松年试工部尚书充副使  
 ⊙ 淸照作诗  
 ⊙ 秋九月  
 ⊙ 十一日,谢克家跋明诚旧藏蔡襄《进谢御赐诗卷》  
 ⊙  
 ⊙ 公元一一三四年(绍兴四年甲寅)  
 ⊙ 清照51岁  
 ⊙ 夏五月  
 ⊙ 庚戍朔,徽猷阁待制知温州赵思诚试中书舍人  
 ⊙ 七月  
 ⊙ 谢克家卒  
 ⊙ 八月  
 ⊙ 己亥,新除中书舍人赵思诚复为徽猷阁待制,知台州  
 ⊙ 秋八月  
 ⊙ 清照作《金石录后序》  
 ⊙ 冬十月  
 ⊙ 清照避地金华,卜居陈氏第  
 ⊙ 十一月  
 ⊙ 二四日《打马图经》成  
 ⊙  
 ⊙ 公元一一三五年(绍兴五年乙卯)  
 ⊙ 清照52岁  
 ⊙ 春  
 ⊙ 赋《武陵春》词,又作《八咏楼》诗  
 ⊙ 夏五月  
 ⊙ 三日,赵构令婺州取索赵明诚家藏《哲宗实录》  
 ⊙ 淸照回临安  
 ⊙  
 ⊙ 公元一一三七年(绍兴七年丁巳) ⊙ 清照54岁  
 ⊙ 秋八月  
 ⊙ 乙未,徽猷阁待制、提举江州太平观赵思诚为中书舍人  
 ⊙ 冬十月  
 ⊙ 丁未,中书舍人赵思诚充宝文阁特制,知南剑州  
 ⊙  
 ⊙ 公元一一三八年(绍兴八年戊午)  
 ⊙ 清照55岁  
 ⊙ 春三月  
 ⊙ 十五日,张掞序李格非《洛阳名圆记》  
 ⊙  
 ⊙ 公元一一四0年(绍兴十年庚申)  
 ⊙ 清照57岁  
 ⊙ 夏五月  
 ⊙ 十一日,辛弃疾生  
 ⊙ 朱弁作,《风月堂诗话》  
 ⊙  
 ⊙ 公元一一四一年(绍兴十一年辛酉)  
 ⊙ 清照58岁  
 ⊙ 夏五月  
 ⊙ 十三日,谢伋作《四六谈尘》  
 ⊙  
 ⊙ 公元一一四二年(绍兴十二年壬戍)  
 ⊙ 清照59岁  
 ⊙ 綦崈礼卒  
 ⊙  
 ⊙ 公元一一四三年(绍兴十三年癸亥)  
 ⊙ 清照60岁  
 ⊙ 夏,清照撰《端午帖子词》  
 ⊙  
 ⊙ 公元一一四四年(绍兴十四年甲子)  
 ⊙ 清照61岁  
 ⊙ 朱弁卒,年60。时为右宣部郎、直秘阁、主管佑神观  
 ⊙  
 ⊙ 公元一一四六年(绍兴十六年丙寅)  
 ⊙ 清照63岁  
 ⊙ 春正月  
 ⊙ 十五日上元,曾慥《乐府雅词》成  
 ⊙ 春二月  
 ⊙ 癸丑,端明殿学士知宣州秦梓移知湖州,未上,卒于建康  
 ⊙ 冬十月  
 ⊙ 甲寅,端明殿学士提举、临安府洞霄宫胡松年卒,年60  
 ⊙  
 ⊙ 公元一一四七年(绍兴十七年丁卯)  
 ⊙ 清照64岁  
 ⊙ 五月  
 ⊙ 辛卯,宝文阁待制、提举江州太平观赵思诚卒  
 ⊙  
 ⊙ 公元一一四八年(绍兴十八年戊辰)  
 ⊙ 清照65岁  
 ⊙ 秋八月  
 ⊙ 十五日,胡仔为《苕溪渔隠丛话》前集作序  
 ⊙  
 ⊙ 公元一一四九年(绍兴十九年己巳)  
 ⊙ 清照66岁  
 ⊙ 春三月  
 ⊙ 十六日,王灼《碧鸡漫志》成  
 ⊙  
 ⊙ 公元一一五0年(绍兴二十年庚午)  
 ⊙ 清照67岁  
 ⊙ 秋八月  
 ⊙ 甲子,资政殿学士、提举临安洞霄宫韩肖胄卒于绍兴  
 ⊙ 淸照访米友仁为米芾帖求跋  
 ⊙  
 ⊙ 公元一一五一——一一五五年(绍兴二一年辛未——二五年乙亥)  
 ⊙ 清照年68——73岁  
 ⊙ 清照表上《金石录》于朝  
 ⊙ 清照欲以所学传孙氏女,孙氏女谢不可  
 ⊙ 李清照卒  
 ⊙ 卒年不明,不能早于绍兴二五年,享年至少七十三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