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姓 弘氏家谱 弘姓起源 弘姓名人 弘姓的来源 弘姓简介

2024-05-17 01:57

1. 弘姓 弘氏家谱 弘姓起源 弘姓名人 弘姓的来源 弘姓简介

一、姓氏源流   弘(Hóng)姓源流纯正,源出有一:   出自姬姓,以祖上名字为氏。春秋时期,卫国有个大夫叫弘演,是个被国君器重的能人。弘演的后世子孙,就以其名字中的“弘”字为姓,成为弘姓。弘姓家族本来很昌盛,但到了唐代,唐朝皇族中李弘被立为太子,天下要避讳用弘字作为姓名。于是弘姓就大部分改为李姓;另一部分改为洪姓。隔了好几代人后,弘姓才被恢复,有些则沿用改姓后的李、洪姓。故后来弘姓就成了历史上的罕见姓。   得姓始祖:弘演。据《风俗通》上认为,弘姓是卫大夫弘演之后,汉朝时出了个叫弘恭的官。又据《吕氏春秋·忠廉篇》上记载,狄人攻卫,追杀懿公于蒙泽,尽食其肉,独舍其肝。等弘演赶到时,请求代替懿公,纳肝而死。齐桓公这件事之后,很受感动,于是在楚丘重建卫国。好一个忠心为国的赤诚臣子,勇者无惧得到了的最好阐释。弘姓入唐后就比较少见了。望族居太原郡(今山西省太原县)。故弘演是弘姓的始祖。   二、迁徙分布   弘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弘姓起源于春秋时卫国大夫弘演,他为卫国懿公的臣子,颇受君主的赏识,常委以重任,其后代称为弘氏。在唐朝,曾因避讳于皇室亲子李弘而改姓为李,但弘姓并没因此而灭绝,后来过了几代之后,弘氏子孙有复为弘。秦代,真定人(今河北正定)赵佗任南海郡龙川县令,后为南海尉,于秦末兼并桂林、南海和象三郡,建立南越国,汉高祖时受封为南越王。此后,赵佗的子孙繁衍于今广东、广西一带。东汉末年,京师遭董卓之乱,洛阳人赵达避难迁居江东。唐高宗总章年间,中原人赵端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五代时,刘龑在广州建立南汉政权,洛阳人赵光裔、光逢、光胤三兄弟因此而在南海安家;开封人赵廷隐、赵崇韬父子因仕后蜀而在四川成都定居。南宋初,开封人赵用贤随宋高宗赵构南逃,移居江苏常熟,郑州人赵蕃移居江西上饶。南宋灭亡后,宗室赵氏散逃至澎湖、潮阳等地,后在闽、粤一带发展繁衍。从清朝康熙年间开始,闽、粤赵氏陆续有人迁居台湾,后又有不少人移居海外,分布于欧美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   三、历史名人   弘 演:春秋时期卫国大夫,很被国君器重。他奉命远使未归时,狄人突然攻卫,杀懿公,尽食其肉,独舍其肝。弘演归,见而号曰:“臣请为表。”因自剖其腹,先出己之五脏,然后纳懿公肝入己腹而死。后来,他成为封建社会忠君的典范。   弘 恭:汉朝沛县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在宦官,西汉宣帝、文帝时任中书令。他对朝廷规章制度很熟悉,并坚持按规章制度办事,能称其职。元帝立,与石显并得信任,委以政事,继续重用,权倾一时,公卿皆畏之。   弘 智:字无可,号墨历,别号药地和尚。自受戒后,谢绝一切尘俗,沉浸书画之中。清世祖顺治9年(1652年)作意在笔外图。著有《通雅》、《炮庄》、《古今性说》、《浮山集》等。清康熙十年(1671年)卒。俗名方以智,字昌公,号鹿起,又号密之。安徽桐城人。明万历39年(1611年)生,崇祯13年(1640年)进士,授捡讨。早年参加复社,与陈员慧、吴应箕、侯方域号称“明季四公子”,明亡后出家改弘智名至卒。   弘 仁:清画家,僧人。俗姓江,名韬,字六奇(1610- 1664年),安徽省歙县人。明末生员,明亡后出家为僧,名弘仁,字渐江,卒後,人称“梅花古衲”。擅画山水,师法倪瓒,简约疏旷,清幽冷峻。与查士标,汪之瑞,孙逸合称“海阳四家”,为“新安画派”的代表。与朱耷,髡残,石涛合称“清初四画僧”。擅作黄山图,深得写生之妙,新安派黄山画派的代表人之一。   弘一:原籍浙江省平湖,寄籍天津。俗姓李,幼名文涛,又名广侯(1880-1942)。幼年丧父,从兄受启蒙教育。曾赴日学习西洋绘画和音乐。参加同盟会。又和曾孝谷等人创立春柳社,参加话剧《茶花女》和《黑奴吁天录》的演出。后加入南社。任教音乐和绘画。1918年于杭州虎跑寺出家。往各地讲律宗。1942年10月13日圆寂于泉州温陵养老院。有《弘一诗文选.词选》、《华严集联三百》等。弘一已被定为我国历史上十八高僧之一。   弘成子:汉代名儒,据《西京杂记》:驻成子少时,好学,尝有人过门授一文石,大如燕卵。吞之遂明悟,而更聪敏,为天下通儒。又五鹿充宗受学成子,成子一日病,乃吐此石。充宗受而吞之,又为名儒。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太原郡:秦庄襄王四年(前246年)初置,在今山西省太原市一带。   2、堂号   纳肝堂:春秋时狄人攻卫,杀卫懿公。大夫弘演正在出使他国。听到消息后回国,寻找懿公尸体,已被狄人吃掉,只剩了一只肝。弘演将出使请况向那只肝毕恭毕敬的作了汇报,然后拿刀破开自己的肚子,将懿公的肝纳入自己腹中,说:“我来做懿公的躯体。”说完而死。   ============================================================   【弘姓宗祠通用对联】   〖弘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宗开弘演;   秀毓太原。   ——佚名撰弘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弘姓的源流和郡望。(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号》介绍)   权臣通法;   义士纳肝。   ——佚名撰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西汉沛县人弘恭,青年时因犯罪被处以腐刑,后入宫为中黄门(太监),宣帝时官中书令。精通法令,善写奏章。无帝时与石显同时得皇帝信任,被委以政事,权倾一时。下联典指春秋时卫国大夫弘演,卫懿公之臣。卫懿公爱鹤成癖,无心于国家大事。北方狄人攻打卫国,把卫懿公追杀于荥泽,吃了他的肉,丢下他的肝。奉命出使他国的弘演回国后,见此情景,呼天抢地而哭,又剖开自己的肚子,把懿公的肝纳入腹中而死。   贤吏传颂;   义士纳肝。   ——佚名撰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弘启为官清廉,民颂其德。下联典指春秋卫懿公为狄人所杀,食其肉而舍其肝,卫臣弘演觅尸得肝,乃剖腹纳懿公肝而死。   -----------------------------------------------------------------   〖弘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一如居士文名重;   二宗禅师法术精。   ——佚名撰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代诗画家弘斛,字恕斋,一字醉迂,号一如居士。善画山水花木,擅篆隶,工诗词,有《恕斋集》。下联典指唐代高僧弘忍,佛教禅宗五祖,其弟子慧能、神秀,分创南、北二宗,为禅门南北宗之始。   画入三昧传名远;   位列四公享誉高。   ——佚名撰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代画家弘仁(僧人),歙县人,字渐江,人称梅花古衲。善山水,初学一峰,晚法云林,“尸主清又三昧”。下联典指清代画家弘智(僧人),字无可,桐城人。号鹿起,又号密之,“明季四公子之一也”。   弘毅宽厚人称道;   演绎精深世赞扬。   ——佚名撰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以鹤顶格镶嵌弘姓始祖“弘演”二字的嵌字联。   -----------------------------------------------------------------   〖弘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剖腹纳肝,卫臣忠气不绝;   遇亿吞石,通儒文思日新。   ——佚名撰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周代名人弘演(见题头《一、姓氏源流》)事典。下联典指汉代名人弘成子(见题头《三、历史名人》)事典。   大节著春秋,谁返乘轩之鹤;   奇纵炎其面,遂为命世之儒。   ——佚名撰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周代名人弘演事典。下联典指西汉弘恭事典。 
   

弘姓 弘氏家谱 弘姓起源 弘姓名人 弘姓的来源 弘姓简介

2. 弘姓的姓氏来源

弘(hóng)姓来源有: 源于芈姓,出自战国初期楚国学者馯臂之后裔,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馯臂,姓馯,名臂,字子弘,亦字子弓、子肱,他是孔子的再传弟子,在史籍《汉书·儒林传》中被称作“子弓”,实为同一个人。著名的典籍《易》,其“经部”就是由馯臂撰著于战国初年的不朽之作。 源于满族,属于以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乌扎库氏,亦称乌札库氏,满语为Ujaku Hala,世居噶哈里(今吉林延吉朝阳川以西嘎呀河)、倭济石(今吉林图们与珲春之间)、绥分(今中俄交界绥分河上游地区)等地,后多冠汉姓为弘氏、阿氏、吴氏等。该支满族弘氏始祖,出自乌扎库·弘尼牙喀,满洲镶红旗人,原为建州女真乌札库部首领。明朝末期后金政权建立之初,乌扎库·弘尼牙喀即率氏族归附于佟·努尔哈赤,被任命为佐领,后官至工部尚书、议政大臣,加世职二等轻车都尉。在乌扎库·弘尼牙喀的后裔子孙、一等侍卫乌扎库·回色的后代中,有以先祖名字首音之谐音汉字为姓氏者,称弘氏,世代相传至今。

3. 弘姓的介绍

弘姓源流纯正,源出有一:出自姬姓,以祖上名字为氏。春秋时期,卫国有个大夫叫弘演,是个被国君器重的能人。弘演的后世子孙,就以其名字中的“弘”字为姓,成为弘姓。弘姓家族本来很昌盛,但到了唐代,唐朝皇族中李弘被立为太子,天下要避讳用弘字作为姓名。于是弘姓就大部分改为李姓;另一部分改为洪姓。隔了好几代人后,弘姓才被恢复,有些则沿用改姓后的李、洪姓。故后来弘姓就成了历史上的罕见姓。

弘姓的介绍

4. 弘姓的来源 怎么取名聪明好听

  弘姓的来源 
     一、来源有七。 
           2、源于芈姓,出自战国初期楚国学者馯臂之后裔,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馯臂,姓馯,名臂,字子弘,亦字子弓、子肱,他是孔子的再传弟子,在史籍《汉书儒林传》中被称作子弓,实为同一个人。
     3、源于公孙氏,出自汉朝时期大臣公孙弘之后裔,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公孙弘,公元前200~前121年,字季,一字次卿,淄川国薛人(今山东寿光南纪台乡)。
     4、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北魏献文帝拓拔弘,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拓跋弘,公元448~471年,原名拓跋邻,北魏文成帝拓跋浚的长子,即北朝时期北魏王朝第六位皇帝显祖献文皇帝,在位时间从公元465~471年为期七年,终年二十三岁。
     5、源于妫姓,出自唐朝时期魏博节度使田兴,属于以帝王赐改名字为氏。 
    唐肃宗李亨乾元初年(公元758年),在魏州寻置魏博节度(今河北大名东北部),以原安禄山部下、河北卢龙人田承嗣为魏博节度使,统治今河北南部、山东北部一带地区,当时田承嗣部下号称天雄军。
     6、源于蒙古族,属于以汉化改姓为氏。 
    蒙古族弘吉刺氏,亦称广吉剌氏、翁吉剌氏、弘吉烈氏,是十分古老的蒙古氏族部落,源出翁吉剌惕部的分支斡勒讷兀惕氏部落。
     7、源于满族,属于以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满族乌扎库氏,亦称乌札库氏,满语为UjakuHala,世居噶哈里(今吉林延吉朝阳川以西嘎呀河)、倭济石(今吉林图们与珲春之间)、绥分(今中俄交界绥分河上游地区)等地,后多冠汉姓为弘氏、阿氏、吴氏等。
    该支满族弘氏始祖,出自乌扎库弘尼牙喀,满洲镶红旗人,原为建州女真乌札库部首领。明朝末期后金政权建立之初,乌扎库弘尼牙喀即率氏族归附于佟努尔哈赤,被任命为佐领,后官至工部尚书、议政大臣,加世职二等轻车都尉。
     二、迁徙分布,聚集地 
    弘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但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三百五十二位门阀。弘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弘姓起源于春秋时卫国大夫弘演,他为卫国懿公的臣子,颇受君主的赏识,常委以重任,其后代称为弘氏。在唐朝,曾因避讳于皇室亲子李弘而改姓为李,但弘姓并没因此而灭绝,后来过了几代之后,弘氏子孙有复为弘。秦代,真定人(今河北正定)赵佗任南海郡龙川县令,后为南海尉,于秦末兼并桂林、南海和象三郡,建立南越国,汉高祖时受封为南越王。此后,赵佗的子孙繁衍于今广东、广西一带。东汉末年,京师遭董卓之乱,洛阳人赵达避难迁居江东。唐高宗总章年间,中原人赵端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五代时,刘?在广州建立南汉政权,洛阳人赵光裔、光逢、光胤三兄弟因此而在南海安家;开封人赵廷隐、赵崇韬父子因仕后蜀而在四川成都定居。南宋初,开封人赵用贤随宋高宗赵构南逃,移居江苏常熟,郑州人赵蕃移居江西上饶。南宋灭亡后,宗室赵氏散逃至澎湖、潮阳等地,后在闽、粤一带发展繁衍。从清朝康熙年间开始,闽、粤赵氏陆续有人迁居台湾,后又有不少人移居海外,分布于欧美及东南亚一些和地区。
     三、郡望堂号 
     郡望 
    太原府:亦称太原郡。战国时期秦国庄襄王四年(乙卯,公元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五台山和管涔山南部一带、霍山北部一带地区。
    毗陵郡:在春秋时期为吴国季札的封地延陵邑,在汉朝时期改置毗陵县(今江苏常州)。晋朝时期改为毗陵郡,治所在丹徒(今江苏镇江丹徒镇)。后来将郡与县均改名为晋陵。隋、唐时期,晋陵归为常州毗障郡。
    丹阳郡:丹阳又称润州、丹杨郡,是我国十分古老的地名,所指的地方迭有变动。
    豫章郡:亦称南昌府、南昌郡。原为春秋时期的洪州之地,战国时期秦国置为九江郡。
     堂号 
    毗陵堂:以望立堂。
    太原堂:以望立堂。
    丹阳堂:以望立堂。
    豫章堂:以望立堂。
    纳肝堂:春秋时狄人攻卫,杀卫懿公。大夫弘演正在出使他国。听到消息后回国,寻找卫懿公尸体,已被狄人吃掉,只剩了一只肝。弘演将出使请况向那只卫懿公的肝毕恭毕敬地作了汇报,然后拿剑剖开自己的肚子,将卫懿公的肝纳入自己腹中,说:我来做主公的躯体。说完而死。

5. 百家姓《弘(hóng)》姓起源

 352 弘(hóng)
  352 弘(hóng)
  【寻根溯源】
  弘姓源流纯正,源出有一,出自姬姓。春秋时期,卫国有个大夫叫弘演,是为受国君器重的能人。在狄人灭卫后,他壮烈殉国,弘演的后世子孙,就以其名字中的“弘”字为姓,成为弘姓。
  【变迁分布】
   
  早期在河南活动。汉唐之间,向山西、江苏、湖北扩展,并以太原郡(今山西太原)为郡望。弘姓为罕见姓氏,当今分布于北京、台湾等地。
  【名人荟萃】
  弘演:春秋时期卫国大夫,很被国君器重。他奉命远使未归时,狄人突然攻卫,杀懿公,尽食其肉,独舍其肝。弘演归,见而号曰:“臣请为表。”因自剖其腹,先出己之五脏,然后纳懿公肝入己腹而死。后来,他成为封建社会忠君的典范。
  弘恭:汉代着名宦官。沛县(今属江苏)人。西汉宣帝、文帝时任中书令。他对朝廷规章制度很熟悉,并坚持按规章制度办事,能称其职。元帝立,与石显并得信任,委以政事,继续重用,权倾一时,公卿皆畏之。
  弘咨:三国时吴官吏。曲阿(今江苏丹阳)人。孙权的姐夫。诸葛瑾汉末避乱江东,弘咨把他推荐给了吴王孙权。
   

百家姓《弘(hóng)》姓起源

6. 弘姓的得姓始祖

弘演。据《风俗通》上认为,弘姓是卫大夫弘演之后,汉朝时出了个叫弘恭的官。又据《吕氏春秋·忠廉篇》上记载,狄人攻卫,追杀懿公于蒙泽,尽食其肉,独舍其肝。等弘演赶到时,请求代替懿公,纳肝而死。齐桓公这件事之后,很受感动,于是在楚丘重建卫国。好一个忠心为国的赤诚臣子,勇者无惧得到了的最好阐释。弘姓入唐后就比较少见了。望族居太原郡(今山西省太原县)。故弘演是弘姓的始祖。

7. 弘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

  弘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但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三百五十二位门阀。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弘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希望大家喜欢!
   
      
         弘姓姓氏源流   
      弘(Hóng)姓源流纯正,源出有一:
   
      出自姬姓,以祖上名字为氏。春秋时期,卫国有个大夫叫弘演,是个被国君器重的能人。弘演的后世子孙,就以其名字中的“弘”字为姓,成为弘姓。弘姓家族本来很昌盛,但到了唐代,唐朝皇族中李弘被立为太子,  天下  要避讳用弘字作为姓名。于是弘姓就大部分改为李姓;另一部分改为洪姓。隔了好几代人后,弘姓才被恢复,有些则沿用改姓后的李、洪姓。故后来弘姓就成了  历史  上的罕见姓。
   
      得姓始祖:弘演。据《风俗通》上认为,弘姓是卫大夫弘演之后,汉朝时出了个叫弘恭的官。又据《吕氏春秋·忠廉篇》上记载,狄人攻卫,追杀懿公于蒙泽,尽食其肉,独舍其肝。等弘演赶到时,请求代替懿公,纳肝而死。齐桓公这件事之后,很受感动,于是在楚丘重建卫国。好一个忠心为国的赤诚臣子,勇者无惧得到了的最好阐释。弘姓入唐后就比较少见了。望族居太原郡(今山西省太原县)。故弘演是弘姓的始祖。
         弘姓迁徙分布   
      弘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弘姓起源于春秋时卫国大夫弘演,他为卫国懿公的臣子,颇受君主的赏识,常委以重任,其后代称为弘氏。在唐朝,曾因避讳于皇室亲子李弘而改姓为李,但弘姓并没因此而灭绝,后来过了几代之后,弘氏子孙有复为弘。秦代,真定人(今河北正定)赵佗任南海郡龙川县令,后为南海尉,于秦末兼并桂林、南海和象三郡,建立南越国,汉高祖时受封为南越王。此后,赵佗的子孙繁衍于今广东、广西一带。东汉末年,京师遭董卓之乱,洛阳人赵达避难迁居江东。唐高宗总章年间,中原人赵端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五代时,刘龑在广州建立南汉政权,洛阳人赵光裔、光逢、光胤三兄弟因此而在南海安家;开封人赵廷隐、赵崇韬父子因仕后蜀而在四川成都定居。南宋初,开封人赵用贤随宋高宗赵构南逃,移居江苏常熟,郑州人赵蕃移居江西上饶。南宋灭亡后,宗室赵氏散逃至澎湖、潮阳等地,后在闽、粤一带发展繁衍。从清朝康熙年间开始,闽、粤赵氏陆续有人迁居台湾,后又有不少人移居海外,分布于欧美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
         弘姓历史名人   
      弘 演:春秋时期卫国大夫,很被国君器重。他奉命远使未归时,狄人突然攻卫,杀懿公,尽食其肉,独舍其肝。弘演归,见而号曰:“臣请为表。”因自剖其腹,先出己之五脏,然后纳懿公肝入己腹而死。后来,他成为封建社会忠君的典范。
   
      弘 恭:汉朝沛县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在宦官,西汉宣帝、文帝时任中书令。他对朝廷  规章制度  很熟悉,并坚持按规章制度办事,能称其职。元帝立,与石显并得信任,委以政事,继续重用,权倾一时,公卿皆畏之。
   
      弘 智:字无可,号墨历,别号药地和尚。自受戒后,谢绝一切尘俗,沉浸书画之中。清世祖顺治9年(1652年)作意在笔外图。著有《通雅》、《炮庄》、《古今性说》、《浮山集》等。清康熙十年(1671年)卒。俗名方以智,字昌公,号鹿起,又号密之。安徽桐城人。明万历39年(1611年)生,崇祯13年(1640年)进士,授捡讨。早年参加复社,与陈员慧、吴应箕、侯方域号称“明季四公子”,明亡后出家改弘智名至卒。
   
      弘 仁:清画家,僧人。俗姓江,名韬,字六奇(1610- 1664年),安徽省歙县人。明末生员,明亡后出家为僧,名弘仁,字渐江,卒後,人称“梅花古衲”。擅画山水,师法倪瓒,简约疏旷,清幽冷峻。与查士标,汪之瑞,孙逸合称“海阳四家”,为“新安画派”的代表。与朱耷,髡残,石涛合称“清初四画僧”。擅作黄山图,深得写生之妙,新安派黄山画派的代表人之一。
   
      弘一:原籍浙江省平湖,寄籍天津。俗姓李,幼名文涛,又名广侯(1880-1942)。幼年丧父,从兄受启蒙  教育  。曾赴日学习西洋  绘画  和音乐。参加同盟会。又和曾孝谷等人创  立春  柳社,参加话剧《茶花女》和《黑奴吁天录》的演出。后加入南社。任教音乐和绘画。1918年于杭州虎跑寺出家。往各地讲律宗。1942年10月13日圆寂于泉州温陵养老院。有《弘一诗文选.词选》、《华严集联三百》等。弘一已被定为我国历史上十八高僧之一。
   
      弘成子:汉代名儒,据《西京杂记》:驻成子少时,好学,尝有人过门授一文石,大如燕卵。吞之遂明悟,而更聪敏,为天下通儒。又五鹿充宗受学成子,成子一日病,乃吐此石。充宗受而吞之,又为名儒。
         弘姓郡望堂号   
      1、郡望
   
      太原郡:秦庄襄王四年(前246年)初置,在今山西省太原市一带。
   
      2、堂号
   
      纳肝堂:春秋时狄人攻卫,杀卫懿公。大夫弘演正在出使他国。听到消息后回国,寻找懿公尸体,已被狄人吃掉,只剩了一只肝。弘演将出使请况向那只肝毕恭毕敬的作了汇报,然后拿刀破开自己的肚子,将懿公的肝纳入自己腹中,说:“我来做懿公的躯体。”说完而死。
       
    猜你喜欢:
   
    1. 哪些姓氏五行属金 
   
    2. 2017年百家姓高姓排名榜 
   
    3. 百家姓排名大全带拼音 
   
    4. 百家姓闵姓源流 
   
    5. 百家姓温氏图腾

弘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

8. 弘姓的历史名人

 太原府:亦称太原郡。战国时期秦国庄襄王四年(乙卯,公元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五台山和管涔山南部一带、霍山北部一带地区。北魏时期辖地在今山西省阳曲县、交城市、平遥市、和顺县之间的晋中一带地区。隋朝时期改晋阳为太原,又另设晋阳,与太原同城。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宋太宗太平兴国(公元976~984年)中年,改并州为太原府,移治阳曲(今山西太原)。以后宋朝、金国的河东路、河东北路,明、清两朝以来皆为府。民国时期改为市,成为山西省会所在。毗陵郡:在春秋时期为吴国季札的封地延陵邑,在汉朝时期改置毗陵县(今江苏常州)。晋朝时期改为毗陵郡,治所在丹徒(今江苏镇江丹徒镇)。后来将郡与县均改名为晋陵。隋、唐时期,晋陵归为常州毗障郡。丹阳郡:丹阳又称润州、丹杨郡,是我国十分古老的地名,所指的地方迭有变动。先秦时期,共有三处以丹阳为名的地方,但一般主要是指鄣郡(今江西南昌)。汉朝实施郡县制度以后,先后又有许多以丹阳为名的郡和县。丹阳郡始建于西汉朝元狩二年(庚申,公元前121年),是由原鄣郡改置,治所在宛陵(今安徽宣城),下辖十七县,辖境相当于今安徽省长江以南,江苏大茅山及浙江省天目山脉以西、浙江省新安江支流武强溪以此地区。三国时期孙吴国移治到建康(今江苏南京),以后辖区缩小。到了南北朝的后魏时,又在河南省项城县的东北置了一个丹阳郡。隋朝灭后陈后废曾废黜,后隋炀帝又置润州,治所在延陵(今江苏常州),再以蒋州(今江苏南京)为丹阳郡。唐朝时期移治到丹徒(今江苏镇江)。北宋朝政和年间(公元1111~1118年)升为镇江府。另外,古代楚国原在丹阳,即今湖北秭归一带,楚文王东迁至今湖北枝江,仍名其地为丹阳。还有,秦朝时期的丹阳县,亦称丹杨县,在今安徽省当涂一带,唐朝时期并入当涂县。明、清两朝乃至民国、现今的丹阳只是个县级建制,位于江苏溧阳旁边,紧靠长江。豫章郡:亦称南昌府、南昌郡。原为春秋时期的洪州之地,战国时期秦国置为九江郡。楚、汉之际置豫章郡,治所在豫章(今江西南昌),其时辖地在今江西省南昌市,南朝陈时包有今江西锦江流域、南昌、清江、九江、历陵、彭泽、柴桑等十八县和两个候国,即今江西省北部地区。隋朝时期为洪州治所。唐朝以后又改为豫章郡洪州,后期曾改为钟陵县,再后又改为南昌。五代时期的南唐及明、清诸朝为南昌府治,明朝初期曾为洪都府治,其时辖地均为今江西省南昌市。 毗陵堂:以望立堂。太原堂:以望立堂。丹阳堂:以望立堂。豫章堂:以望立堂。纳肝堂:春秋时狄人攻卫,杀卫懿公。大夫弘演正在出使他国。听到消息后回国,寻找卫懿公尸体,已被狄人吃掉,只剩了一只肝。弘演将出使请况向那只卫懿公的肝毕恭毕敬地作了汇报,然后拿剑剖开自己的肚子,将卫懿公的肝纳入自己腹中,说:“我来做主公的躯体。”说完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