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时诸葛亮死了,为什么不杀了黄皓呢?

2024-05-19 00:18

1. 在当时诸葛亮死了,为什么不杀了黄皓呢?

因为黄皓在当时并没有对蜀国造成危害,诸葛亮也不是一个残暴的人,诸葛亮在世的时候,黄皓虽然有一点权利,但是却不足以对蜀国造成威胁,诸葛亮死后,黄浩才开始祸乱朝政的,所以诸葛亮根本在当时也没有理由杀黄皓。 
诸葛亮在世的时候,蜀国虽然也不是一块铁板,但是诸葛亮在蜀国绝对是权威,有些人就算是反对诸葛亮,但是他们也不敢和诸葛亮对着干,因为在当时诸葛亮的权力非常大,仅次于刘禅,并且刘禅非常听诸葛亮的话,所以在蜀国诸葛亮基本上也就是老大,这个时候黄浩就算是有想法,也不敢把他的想法表现出来。 
诸葛亮死后,黄皓也并不是马上就开始祸乱朝政,因为这个时候蜀国还有很多厉害的大臣,比如董允,这个董允虽然不如诸葛亮厉害,但是有他在黄皓也不并不敢太过于放肆,这个时候的黄皓连参与政治的资格都没有。可见诸葛亮在世的时候,黄浩的地位只有更低。
董允死后黄皓才有了参与朝政的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蜀国的那些大臣很多都去世了,黄皓的权利也一天比一天大,并且刘禅并没有抵制黄皓,反而是把黄皓当做自己的亲信。 
黄皓虽然是一个宦官,但是他能够独揽朝政大权,说明他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就连诸葛亮的弟子都害怕黄皓陷害。姜维毕竟是诸葛亮的弟子,他看出来黄皓是一个奸臣,所以他曾经建议刘禅处死黄皓,但是刘禅却非常信任黄皓,他没有按照姜维说的做,姜维害怕黄浩以后会报复他,所以他只有暂避锋芒 。
这样一来,黄皓就更加肆无忌惮了,因为他背后有刘禅为他撑腰。黄皓祸乱朝政的时候,距离诸葛亮去世已经有24年了,所以诸葛亮就算是再聪明,他也不能算到他死后的事情。 

在当时诸葛亮死了,为什么不杀了黄皓呢?

2. 诸葛亮临死前为什么不杀了黄皓?他是如何想的?

因为那时的黄皓默默无名的太监,诸葛亮都不知道他是谁,根本就想不到太会祸害人,所以才没有杀害他。
诸葛亮在时,黄皓并没有进入朝政。
黄皓只是个小小的宦官,在诸葛亮时期,也并没有表现得很突出的那种而诸葛亮更是不知晓这一人物的存在。诸葛亮怎么可能会把人家的命轻易就要了,这毕竟还是难以服众了。但是他对宦官还是很痛恨了,就宦官诬陷他要反之事,让他丢失了一个进攻曹魏的好机会,被后主召回询问,诸葛亮说并无此意,才知是宦官的陷害,一怒之下把进言的宦官给杀了!如果说黄皓在诸葛亮之时代就有了意向作乱朝政,肯定是会被诸葛亮给解决了。
黄皓的作乱是因刘禅的信任。
由于刘禅把臣子们的权力大大削弱,导致他所有的事都得亲力亲为了。但是他一人的精神也是非常有限了,为了维持国家的正常运转,也就有了身边的宦官来开始接手政事了。其中黄皓就是最信任的人了。久而久之黄皓也就成了刘禅的心腹之人了。所以也就造就了黄皓权倾朝野了,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位之人,也让他有了很大权力!就算被姜维举报,刘禅也只要求黄皓道歉而已,这就更让黄皓非常嚣张了。这些都是发生在诸葛亮死后十多年之事,他如何杀黄皓呢?
宦官纵容当政,是后主的昏庸了。
其实诸葛亮在死之前也说过了,亲贤臣远小人。提醒后主一定要多与朝臣议事,听从各大朝臣的建议,而刘禅这后主却偏偏把朝臣的权力大大缩减,而把权力交给了宦官。这也只能说明是他的昏庸无道了,偏信小人,可能是他为帝之位到了该换代的时候了。

诸葛亮也只是人,并不是神了,他也无法预计到他死后十多年的事了!

3. 诸葛亮临死前为啥不杀了黄皓?他有什么顾忌呢?

诸葛亮临死之前之所以不杀了黄皓,主要是因为诸葛亮根本不知道黄皓后来会危害蜀汉。毕竟黄皓刚接近刘禅的时候,诸葛亮正在北伐,后来刘禅越来越宠幸黄皓的时候,诸葛亮都已经病逝了,诸葛亮哪里能未卜先知杀了黄皓呢?

三国时期,刘禅继承蜀汉君主之位的时候是公元223年,这时候的刘禅也就十七岁,而根据史料记载来看,这个时候的黄皓还是个十来岁的小孩而已,虽然在蜀汉皇宫内当太监,但是刘禅也好、诸葛亮也好,恐怕根本不知道他的存在。后来诸葛亮就一直在外面征战沙场,对于蜀汉朝廷内的事情虽然也知道很多,但是当时的黄皓依然只是一个小人物而已,诸葛亮依然不知道黄皓的存在,所以诸葛亮一直没有防范黄皓。

后来,刘禅和黄皓都慢慢长大了,黄皓也得到了接近刘禅的机会,于是便对刘禅各种献媚,刘禅刚好很吃这一套,所以对黄皓也是比较宠爱的。然而黄皓的所作所为很快就被董允知道了,董允哪里看得惯黄皓那一套呢?所以董允常常劝谏刘禅要远离黄皓,有时候还会言辞激烈地请求刘禅将黄皓赶走,所以黄皓当时其实是很害怕董允的,平时在宫里都是“夹着尾巴做人”,从来没有过什么非分之举,所以诸葛亮也没有把黄皓当作是祸害过。

公元246年,董允去世,而接替董允职位的陈祗根本就不排斥黄皓,所以大胆的黄皓才得到了接近权力和朝政的机会,也正是因为刘禅的放纵和陈祗的不管不顾,所以黄皓才逐渐成为了危害蜀汉的人。然而这个时候,诸葛亮都已经去世十二年了,所以诸葛亮根本就不可能知道这些事情,那么他自然不会在临终前杀了黄皓。

诸葛亮临死前为啥不杀了黄皓?他有什么顾忌呢?

4. 诸葛亮为什么没有杀掉黄皓,那黄皓最后是怎么死的?

蜀国灭亡后,司马昭因为黄皓祸国殃民,将他凌迟处死。
黄皓(?—263年),三国时蜀国的宦官,生年不详。董允死后,与侍中陈祗互为表里,开始参与朝政。陈祗死后,黄皓从黄门令一跃成为中常侍、奉车都尉,总揽朝政、操弄威权,并排挤在北伐前线的大将军姜维。

扩展资料:
人物事迹
总揽朝政
他作为一名宦官,天天待在皇帝身边,又善于玩乐,巴结取悦皇帝,从而获得皇帝的宠信,为他日后升迁奠定基础。他不仅善于阿谀奉承,而且善于用鬼神巫术来欺骗统治者,使统治者对他十分信任。
他善于结党,与朝廷大员陈祗互为表里,干预蜀汉政事。陈祗死后,甚至做到专秉朝政。
排挤姜维
他善于排除异己,只要是不依附自己的人甚至刘氏宗亲都被他贬低或不得入朝。在朝中玩弄权柄,有许多大臣将就庇护他。
大将军姜维是蜀汉功臣,黄皓为了排挤他,培植依附自己的将军阎宇。黄皓在朝中枝连叶附,依附他的朝廷大臣可以说是很多了,以至于逼得姜维不敢呆在朝廷,出朝屯田,不敢回成都。

文学形象
小说《三国演义》中的形象与正史大体相同,主要不同在于《演义》将姜维两次战斗的退败直接归罪于黄皓的谗言,而且《演义》补充了黄皓的死亡结局。
第一百十三回初次登场,是宦官,被刘禅宠幸,日夜陪伴刘禅吃喝玩乐。魏国邓艾命令党均进入蜀国以重金贿赂皓,布散流言,皓奏闻刘禅,使前线处于优势的姜维班师回朝。
第一百十五回,刘禅听信黄皓之言,沉溺酒色,不理朝政。蜀右将军阎宇身无寸功,阿附黄皓,得到高官厚禄,听说姜维在祁山作战,请求黄皓让他代替姜维,又将战事中处于优势的姜维召回朝廷。姜维十分气愤,请求刘禅杀了黄皓,刘禅不同意,又让黄皓道歉,此事不了了之。姜维为避祸,出朝屯田。
第一百十六回,姜维上表说魏军将至,黄皓却找来一个师婆,师婆自称西川土神,说魏国疆土多年之后都归刘禅,刘禅重赏师婆并深信她的话,继续每日玩乐。姜维再上表军情,又都被黄皓隐匿。
第一百十七回,魏军攻入涪城,刘禅听说后召见黄皓,黄皓说是假消息,刘禅再宣师婆,师婆却不知去哪儿了,远近军情消息突然上报很多,于是军情再隐瞒不住。 
第一百十八回,邓艾进入成都,听说黄皓奸诈阴险,想杀他,但是黄皓用许多金钱贿赂邓艾手下,得以免死。 
第一百十九回,刘禅迁到洛阳,司马昭因为黄皓祸国殃民,将他凌迟处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黄皓(三国时蜀汉宦官)

5. 诸葛亮为什么不杀黄皓?

诸葛亮没有杀掉黄皓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死的早了。诸葛亮公元234年病逝,而黄皓知道直到246年董允死后才慢慢开始出头,诸葛亮自然也是无可奈何。
不过在诸葛亮生前,黄皓或许隐藏的很好,而且诸葛亮经常北伐不在朝中,他根本没有注意到黄皓这个小人物,也是很有可能的,换句话说,诸葛亮当时并没有把黄皓当回事。

黄皓的结局。
黄皓的势力越来越大,甚至让姜维也不敢惹,连成都都不敢回去,而在最后,姜维请求调兵以防备钟会,黄皓崇信巫术,告诉刘禅魏军不会到来,刘禅就听信了,而大臣们对此毫不知情。终于,蜀汉覆灭,黄皓被收押,他虽然通过贿赂免于一死,但是到了司马昭面前的时候,黄皓还是没有什么好果子吃。

诸葛亮为什么不杀黄皓?

6. 诸葛亮临终前,非要杀掉魏延,为啥选择放过黄皓?

熟读《三国演义》的朋友都知道,诸葛亮没有走隆中时出就将自己与“管仲、乐毅”,下顶决心要做出将入相的人物,最后的历史也表明他也往着自己说的去做,从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隆中千古对开始,一路上帮助刘备先得荆州再得益州,最后创造了蜀汉政权,实现了他的初步构想,虽然最终没能统一三国,实现匡扶汉室得意愿,但执掌蜀汉十多年间,南平蛮夷,六出祁山,接着五伐中原,最终命陨沙场,算是没有辜负他们年轻时那一腔抱负。

诸葛亮早年失去父母双亲,十几岁时跟随叔叔去南方逃避战争来到荆州,叔叔因病去世后不久,他就不得不亲自谋生,而在闲暇时间努力学习,他很有天赋,无论是是儒家经典、兵法典籍还是奇门遁甲之书,他都能够融会贯通,深解其中的奥义,并发誓要成为像管仲、乐毅这样的杰出人才。但是他周围的人只觉得他是夸夸其谈,只有他最好的朋友徐元直等人认可他的能力和志向。

诸葛亮迟迟等到27岁出山,主要是因为他在观察和寻找合适的人。凭着他的志向,如果是出山,必须成为主公帐下的第一谋士,但这并不容易做到。当时,他本来可以凭借与刘表的血缘关系直接进入荆州的权力层,但一来刘表手下人才济济,二是刘表是个昏弱之主,所以他不想去。除了刘表,当时也可转向曹操和江东两大阵营的人,但这两个阵营的主公都非常能干,在这两个谋士如云阵营中,诸葛亮必定会有一席之地的,然而做不到人中龙凤,所以他最终选择了刘备,因为刘备是个能干的人,又是一个缺乏人才辅佐的潜力股。

正因为两人因为相互需要,因而真诚团结,他帮刘备打下了三分天下,作为回报,刘备也顺理成章地让他成为蜀汉为第一功臣,两人的关系也可谓是君臣楷模。刘备死后,他接管了朝廷的大局,一面治理内政,一面厉兵秣马,由于国力的限制,他五次向曹魏挑战,但都失败了,他也因为过度劳累而死在了前线。我们知道诸葛亮临终时做了一系列的安排,如指定接班人、安排退兵等,计杀魏延等。

我们知道魏延死于谋反之罪,但事实上,这是欲加之罪,如果他想造反,早就可以投降曹魏,而且战败后也不会向汉中方向逃跑。而他守护汉中十多年,这场战斗,是蜀汉的一大支柱,他的死实际上让刘禅损失了很多,而且后来的历史也表明,对政权最有害的是宦官黄皓,而不是魏延,那么他为什么要杀魏延却放过宦官黄皓呢?原因让刘禅很胆寒。

首先,魏延是不得已才除掉他,虽然诸葛亮也相信他的忠诚,但是魏延的的脾气十分暴躁性如烈火,而且和他的同僚一直都相处不好,当时他表示不愿撤军,如果军权掌握在他手中,他肯定会带领军队进行北伐,结果是蜀汉最后一批精英输了,所以孔明不得不设计杀其次,黄皓当时只是一个普通的内侍,并没有像后来那样祸乱朝政,即使诸葛亮真的足智多谋,也不知道后来的刘禅会不会宠幸这样一个被宦官。

诸葛亮的人生是完美的。他作为一个臣子尽了自己应尽的职责,也得到了他作为一个臣子所能获得的所有荣耀,几千年来一直受到后世人们钦佩和推崇。但他毕竟也是人,总会有判断失误的时候,比如他设计除掉魏延就是一个大败笔,因为实际上有更好的办法来处理魏延的问题,不至于让蜀汉失去这样一个能独当一面的将军。

7. 诸葛亮为何不杀黄皓 却要杀掉魏延?

 如果要从黄皓和魏延这两个人当中选一个留下来活着,很多人一定都会选择魏延吧。相比之下,黄皓可以说是祸乱朝政了,有他在身边,刘禅就很难成为一个好皇帝,而魏延却是可以上阵杀敌的大将,如果这样选择的话,自然很多人会更加倾向于魏延。然而在历史上,诸葛亮却杀了魏延,而并没有对黄皓下手,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诸葛亮为何不杀掉宦官黄皓,却要杀掉大将魏延?诸葛亮究竟是在担心什么问题呢?
   1、诸葛亮为何不杀黄皓  其实很简单,黄皓虽然不是什么好人,但是诸葛亮在世的时候,他并未表现出他的真面目,而是有所隐藏保留。虽然经常忽悠刘禅,但并作出什么过分的举动,诸葛亮自然就没有在意了,当时根本不值得去杀他。只是在董允死后,黄皓才开始为所欲为,连姜维他动干算计陷害,其他的就更不用说了。
  对于既忠心又有能力的魏延早早被杀害,实为祸害的黄皓却能逍遥好多年,究其根本就是因为性格导致的。黄皓虽然坏,但是他善于隐藏,以至于早年没人关注忌惮他。魏延若是能有赵云那般低调内敛的性格,恐怕就不会招致诸葛亮的厌恶,也不会在朝中没有什么知心朋友了,恐怕他的路会走的更远更长,或许将来会有一个好的结果。
  黄皓对于诸葛亮来说只是一个小角色,尽管刘禅很贪玩,但有了自己的制约,而且还有蒋琬、费祎这些大臣的辅佐,刘禅再怎么宠信黄皓,黄皓没有权利还是翻不起什么风浪。诸葛亮不是好杀之人,于是放过黄皓。但诸葛亮没想到的是黄皓却和秦国时期的赵高有得一比,诸葛亮死后黄皓教唆刘禅不理朝政,然后再把自己的亲信任命到蜀汉朝廷的重要岗位上,整个朝廷乌烟瘴气。连姜维都担心遭到黄皓的陷害,只能长期在外驻军。
   2、诸葛亮为何杀魏延  诸葛亮可以说是蜀汉的擎天柱,刘备没有碰到他之前,尽管奋斗二十年都还是一事无成,得到诸葛亮辅佐之后才有了实质上的改变。在诸葛亮的策划下,刘备用赤壁之战夺得了荆州,紧接着吞并益州和汉中成功三分天下。刘备死后诸葛亮开始北伐,但因为蜀汉国力虚弱的原因,多次北伐都无功而返,诸葛亮也因心力交瘁病逝于五丈原。诸葛亮临终前杀死魏延,却放过黄皓,后来证明他这个做法把蜀汉推到了深渊。诸葛亮为何要这么做呢?今天我们来聊一聊这件事。
  魏延原本是长沙的守将,赤壁之战后刘备出兵攻打长沙,长沙太守韩玄领兵抗击刘备。魏延知道刘备的能耐,他感觉投靠刘备才有出路,于是带着本部兵马挟持韩玄,然后献城投降。魏延这个做法让刘备欣慰,但也引起了诸葛亮的厌恶,因为诸葛亮觉得魏延这次会背叛韩玄,下一次还会背叛刘备,建立刘备杀了他。但刘备觉得现在是用人之际,而且魏延的确很有军事能力,没有采纳诸葛亮的意见。而且还任命魏延为将军,然他继续统兵,但魏延也因为这件事开始仇视诸葛亮。
  刘备拿下汉中之后,为了平衡集团内部的势力,于是把魏延任命为汉中太守,让他负责守护蜀汉的北大门。诸葛亮北伐时期魏延作为副帅,多次给诸葛亮提意见,但以稳为主的诸葛亮并不采纳魏延的各种“奇谋”,这种做法让魏延觉得诸葛亮是在公报私仇,经常和部下说诸葛亮不懂军事,蜀军应该由自己来掌权。这些话传到了诸葛亮耳朵里,诸葛亮没有责罚魏延,但却嗅到了内部分裂的危机。
  诸葛亮知道魏延善于进攻,但蜀汉的国力有限,兵力也有限,假如失利的话蜀汉将没有翻身的机会。而且魏延短于智谋,他自然不会是司马懿的对手,自己死后假如让魏延领兵的话蜀汉将会万劫不复。诸葛亮权衡利弊之下只能设计杀死魏延,然后把军权交给杨仪和姜维两人,让这两人按照自己的计划有序撤军。
   3、黄皓的结局  景耀元年(258年),镇军将军陈祗病死,宦官黄皓开始专秉朝政。黄皓从黄门令成为中常侍、奉车都尉。刘禅弟弟刘永憎恶宦官黄皓,黄皓取得刘禅的信任把持朝政后,在刘禅耳边谗言离间刘永,刘禅渐渐疏远刘永,以致刘永竟十多年不能朝见刘禅。众大臣多依附黄皓,罗宪独独坚正不移。黄皓憎恨他,贬他为巴东太守。当时大将军阎宇都督巴东,让罗宪领军,当阎宇的副将。
  景耀二年(259年),樊建担任尚书令(丞相)。自从樊建、董厥、诸葛瞻统领朝政,姜维常常在外打仗,黄皓玩弄权柄,诸葛瞻、董厥都将就庇护黄皓,没能够纠正刘禅的错误,阻止黄皓的行为,然而樊建偏不与黄皓和好往来。
  景耀五年(262年),姜维见黄皓肆无忌惮的擅摄朝政,启奏刘禅将其处死,但刘禅不同意,说黄皓不过是一小人,不用太在意。刘禅命黄皓向姜维谢罪,但姜维见黄皓在朝中枝连叶附,恐怕会对自己不利。姜维对此感到非常害怕,于是请求到沓中屯田,不敢回成都。
  景耀六年(263年),姜维听闻钟会于关中治兵,于是上书给刘禅调兵遣将以作准备,但黄皓崇信鬼神巫术,告诉刘禅敌人最终不会到来,于是刘禅也就没当回事,而朝中其他大臣全不知道此事。后来邓艾进入蜀地,听说黄皓奸诈阴险,将他收押监禁,打算处决,然而他优厚地贿赂邓艾身边的人,得以免死。

诸葛亮为何不杀黄皓 却要杀掉魏延?

8. 诸葛亮临终前,非要杀死魏延,却放过黄皓的原因是什么呢?

熟读《三国演义》的朋友都知道,诸葛亮没有走隆中时出就将自己与“管仲、乐毅”,下顶决心要做出将入相的人物,最后的历史也表明他也往着自己说的去做,从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隆中千古对开始,一路上帮助刘备先得荆州再得益州,最后创造了蜀汉政权,实现了他的初步构想,虽然最终没能统一三国,实现匡扶汉室得意愿,但执掌蜀汉十多年间,南平蛮夷,六出祁山,接着五伐中原,最终命陨沙场,算是没有辜负他们年轻时那一腔抱负。

诸葛亮早年失去父母双亲,十几岁时跟随叔叔去南方逃避战争来到荆州,叔叔因病去世后不久,他就不得不亲自谋生,而在闲暇时间努力学习,他很有天赋,无论是是儒家经典、兵法典籍还是奇门遁甲之书,他都能够融会贯通,深解其中的奥义,并发誓要成为像管仲、乐毅这样的杰出人才。但是他周围的人只觉得他是夸夸其谈,只有他最好的朋友徐元直等人认可他的能力和志向。

诸葛亮迟迟等到27岁出山,主要是因为他在观察和寻找合适的人。凭着他的志向,如果是出山,必须成为主公帐下的第一谋士,但这并不容易做到。当时,他本来可以凭借与刘表的血缘关系直接进入荆州的权力层,但一来刘表手下人才济济,二是刘表是个昏弱之主,所以他不想去。除了刘表,当时也可转向曹操和江东两大阵营的人,但这两个阵营的主公都非常能干,在这两个谋士如云阵营中,诸葛亮必定会有一席之地的,然而做不到人中龙凤,所以他最终选择了刘备,因为刘备是个能干的人,又是一个缺乏人才辅佐的潜力股。

正因为两人因为相互需要,因而真诚团结,他帮刘备打下了三分天下,作为回报,刘备也顺理成章地让他成为蜀汉为第一功臣,两人的关系也可谓是君臣楷模。刘备死后,他接管了朝廷的大局,一面治理内政,一面厉兵秣马,由于国力的限制,他五次向曹魏挑战,但都失败了,他也因为过度劳累而死在了前线。我们知道诸葛亮临终时做了一系列的安排,如指定接班人、安排退兵等,计杀魏延等。

我们知道魏延死于谋反之罪,但事实上,这是欲加之罪,如果他想造反,早就可以投降曹魏,而且战败后也不会向汉中方向逃跑。而他守护汉中十多年,这场战斗,是蜀汉的一大支柱,他的死实际上让刘禅损失了很多,而且后来的历史也表明,对政权最有害的是宦官黄皓,而不是魏延,那么他为什么要杀魏延却放过宦官黄皓呢?原因让刘禅很胆寒。

首先,魏延是不得已才除掉他,虽然诸葛亮也相信他的忠诚,但是魏延的的脾气十分暴躁性如烈火,而且和他的同僚一直都相处不好,当时他表示不愿撤军,如果军权掌握在他手中,他肯定会带领军队进行北伐,结果是蜀汉最后一批精英输了,所以孔明不得不设计杀其次,黄皓当时只是一个普通的内侍,并没有像后来那样祸乱朝政,即使诸葛亮真的足智多谋,也不知道后来的刘禅会不会宠幸这样一个被宦官。

诸葛亮的人生是完美的。他作为一个臣子尽了自己应尽的职责,也得到了他作为一个臣子所能获得的所有荣耀,几千年来一直受到后世人们钦佩和推崇。但他毕竟也是人,总会有判断失误的时候,比如他设计除掉魏延就是一个大败笔,因为实际上有更好的办法来处理魏延的问题,不至于让蜀汉失去这样一个能独当一面的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