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力买高价而股票收低价

2024-05-17 06:22

1. 主力买高价而股票收低价

1000手不一定是主力,就算是主力所为,也不一定就非得收到比20.7高才算对。
主力炒作一支票,不是短时间就能完成的,它包含吸筹、洗盘、拉升、出货等四个时间段,每一个时间段所采取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比如在吸筹时,20.85可能是它一个扫货的动作,但如果它将吸筹成本限定在某个价位,它就不会将股价继续拉起来扫,而是扫一下,然后任其回落,到一定价位后再来一口。

主力买高价而股票收低价

2. 股民应当选择潜力巨大的低价股?

	  股票价格低,这本身就是一个优势,低价格往往意味着低风险。

	  低价的特性使得炒作成本下降,容易引起主力的关注,容易控制筹码,由于比例的效应,低价股上涨时获利的比率更大,获利空间与想象空间均更广阔。再加上群众基础好等原因,常常会使低价股成为大黑马,当然,并非低价就一定好,有些上市公司积弱多年,毫无翻身机会,甚至亏损累累,这种公司最好还是不碰为妙,所以说,我们平日要关注上市公司的经营情况,随时记下来有关他们的各种报导,在心里给所有这些公司评分。这样总可以找出那些被人忽视了的好企业。

	  某只股票所以价格低,那说明关于该股的各种不利因素多已被大众所了解,而股票市场上有一个大特点就是,大家已经知道的事情往往对市场不再发生作用,正如大家知道的好消息公布出来也无法再令市场上升。所以,如果某只股票价格很低,那一定是因为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而且大家都已经接受了这种现状。

	  然而这些现状就不会改变么?如果你面对的是一群坏孩子,至少目前大家认为他们是坏孩子,那么要使他们变得更坏往往不如让他们或他们中的几个变好容易,在一批低价股中,常常就隐藏着这种可能会变好的坏孩子。这就是低价股最值得炒作的原因。事情不会一成不变,总有差公司会变好。

3. 一天就能决定股票价格的高低,对机构和股民谁更有利?

在金融市场里,像我们这种散户,被称为“个人投资者”,也叫“普通投资者”,相对应的那些基金经理们,就称为“职业投资者”,也叫“机构投资者”。普遍的认为,职业投资者肯定比个人投资者占优势啊,但事实上是:不一定。那个人投资者与职业投资者的区别到底在哪呢?

1、散户相对机构的优势
优势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散户不需要像专业投资人那样,舍近求远、舍易求难。
首先,投资赚钱其实很简单,长期买大类资产的指数就行了。很多的研究者都用数据证明了,几乎所有的大类资产长期都是上涨的,所以说投资赚钱其实是个理所应当的事。像我们散户就可以大大方方地使用就像指数基金、ETF 基金、房地产信托基金(REITs)这些看起来既不高级,也不复杂的投资工具,来完成我们的投资目标。

但是这么好的一个投资工具,职业投资人士基本是用不了的。为什么用不了?道理也很简单:这种谁都能做的事,我们没必要花钱雇人来做啊。想买指数基金,开个账户自己直接买就好了。换个角度说,作为专业人士,获得市场平均回报可是不够的。他们一定要证明自己非常聪明、可以打败市场,这样大家才能心甘情愿地把钱交给他们来管理。
其次,职业投资人天生携带的这种“舍近求远、舍易求难”的使命,还给他们造成了另一重的障碍,就是他们不但要和市场比,还要和自己的同行们比。而这种行为,又是投资亏损的一个重要来源。
彼得·林奇在他的书里这写过这么一个故事,有一次他认识的两个公司的总裁,史密斯和琼斯,凑在一起打高尔夫球。这两家公司的养老基金都放在同一个银行进行管理。结果两个人一聊天,发现史密斯那个公司的养老基金账户这几年涨了40%,而琼斯的涨了28%。当然,对于那一段的市场来说,这两个成绩都非常好了。结果没想到,第二天一大早琼斯就面色铁青地给银行的负责人打电话,质问他们为什么在同一个银行,自己的基金回报比史密斯要差。答案也很简单:管理两边基金的具体团队是不一样的,买的股票和债券等也不完全相同。

但由于这个电话,银行为了不得罪客户,只能让旗下团队把不一样的资产卖掉,让所有客户的持仓基本一样,这样谁都不会有意见了。最后大家只能买那些人人都知道的大公司、蓝筹股,因为只有这样才最不容易出错。
彼得·林奇的这个故事是想说什么呢?他其实想说的就是:很多专业投资者看似专业,但其实要做很多身不由己的事。
比如你是个基金经理,今年大家普遍收益都有20%,结果你只赚了15%,那你很可能工作都要保不住了,也不会有人愿意把钱交给你管。所以为了和大家都差不多,你会做什么呢?你会越来越和其他专业投资人趋同。也就是说,人家买什么,你就买什么,最后连选择的自由都失去了。
所以你看,作为个人投资者,其实是有一些专业人士不具备的优势的,我们应该时刻记得“舍难求易”,来提高我们的投资回报。这就像巴菲特说过的那句名言:“在投资这个领域,当一个人明白自己有多傻之后,他就不再傻了。”
2、散户相对机构的劣势
聪明、消息灵通、经验丰富这些都是机构投资人的特点,但也只是表象,普通投资者比起专业人士的真正差距,是一些更不容易看到的东西。

第一,资产配置上的劣势。
2017年,一个叫 AQR 资本的三个基金经理,发表了一篇学术论文叫《一个世纪的趋势投资证据》,这篇论文带来了一个相当反直觉的结论,也提供了一个非常赚钱的操作,简单说就是:我们盯住一个国家的股市,如果过去的这一个月,股市是上涨的,我们在下一个月就做多买入;如果过去这一个月,股市是下跌的,我们就做空卖出。然后没了,就这么简单。
但是为了得出这个结论,他们做了大量复杂的测算,他们把137年,29 种商品(比如黄金、石油、小麦)、11 个市场的股票指数、15 个债券市场,还有 12 种外汇,都进行了测算,才得到的这个结论。感兴趣的童鞋可以自己找来学习一下。总之,这个方法相当灵验。

AQR 资本管理公司
听到这里相信你一定在想了:如果我也能实现这样的操作,岂不是赚大钱了?
那么,关键问题来了:AQR基金采取的“追涨杀跌”的傻瓜式策略,我们能复制吗?答案是,比你想象的困难得多得多。原因就是,很多看起来能赚钱的方法,普通投资者由于种种条件限制很难做到。
比如,这个投资策略为了分散单一国家单一资产品种的风险,实际上是进行全球配置的,而且不只是投资股票,还要投资债券、大宗商品、外汇等等都有所涉猎。另外,由于不同国家的不同监管要求,做空一个国家的市场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也难以实现。还有,虽然趋势投资这个策略相当朴素,但它要求我们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地执行。也就是说,在市场真的开始下跌的时候,你要毫不犹豫地减仓卖出,即使当时卖明显是亏钱。对于专业的对冲基金来说,它们往往会利用编程和算法来进行操作,减少人为干扰因素。但对于我们普通投资者来说,这显然是不现实的。不光上面说的这些,普通投资者的局限还不止于此。
那么你又会说,既然他们这么厉害,我们去买他们的基金不就好了?这样可以吗?可惜也不可以。这就要说到第二点了。
第二、资金规模上的劣势。
我们知道的雷伊·达里奥(Ray Dalio)和他管理的著名的桥水基金,这只基金目前掌管着超过1500亿美元,旗下的产品常年回报在11%~15%的水平,而且业绩极其稳定: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回报是正的;2018年全球市场疲软的时候,桥水旗下的 Pure Alpha 基金在扣除费用之后的回报是完美的14.6%,成绩非常出色。你要是问我,我当然想把钱交给这种水平的基金经理管理。

雷伊·达里奥
可是只有一个问题,桥水基金并不对我们这样的个人投资者开放。
在它的官网上你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么一句话:我们对客户的要求一般是,最少有50亿美元的可投资资产。并且,使用我们服务的费用一般在每年50万美元到475万美元不等。所以要想让达里奥管钱,门槛还是稍微有点高的。
这背后也有它的原因:本来市场上能稳定提供超额回报的专业基金管理人就极为稀少,所以一旦真的出现一个常年都能跑赢市场的人,所有的钱都会涌向他的基金,而这时候这名基金经理出于供需关系和管理上的方便,就更倾向于去拿大体量的资金,而不接受普通投资者的钱了。

所以说,作为普通投资者,我们先不说自己在专业知识、行业经验、智力水平这些主观方面和专业投资者的差距,在很多客观方面,比如能使用的投资工具不多,信息渠道的不畅,甚至时间精力上的无法顾及,都使我们可以采取的投资方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3、对待优劣的平常心
很多人在想象投资这件事的时候,有一种感觉就是:我们需要的是掌握一些高深的知识、学习一些特别的技巧,或者有渠道获得一些不为人知的消息和工具……这样才能成功。但投资其实是非常反直觉的,我们做的事情越简单,越承认自己的局限和不足,越有平常心,就越容易取得成功。
一方面,从优势的角度来讲,普通投资者可以“舍难求易”,可以使用最简单和朴素的投资工具来管理自己的财富,这是非常划算的。
另一方面,非职业的身份使得我们能接触到的资源本身就相对有限,再去花时间研究那些奇技淫巧的东西其实更是得不偿失。
所以对于普通的个人投资者来说,掌握一些最朴素的投资方法,避免那些最明显的投资错误,才是我们走向投资成功的正途。

一天就能决定股票价格的高低,对机构和股民谁更有利?

4. 股市中,机构、庄家、主力,通过频繁高抛低吸,可以摊薄成本?

股市中,机构、庄家、主力,通过频繁高抛低吸,可以摊薄成本。
它们使用的方法是对敲。
简介:
建仓时通过对敲的手法来打压股票价格,以便在低价位买到更多更便宜的筹码。在个股的K线图上表现为股票处于低位时,股价往往以小阴小阳沿10日均线持续上扬,这说明有庄家在拉高建仓,然后出现成交量放大并且股价连续下跌,而股价下跌就是庄家利用大手笔对敲来打压股价。这期间K线图的主要特征是:股票价格基本上处于低位横盘(也有拉涨停的),但成交量明显增加,从盘口看,股票下跌时的每笔成交量明显大于上涨或者横盘时的每笔成交量,这时的每笔成交量会维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