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光鼎的学术贡献

2024-05-19 14:16

1. 刘光鼎的学术贡献

刘光鼎强调地质、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综合研究,领导油储地球物理研究并开拓浅层地球物理工程,以进入国民经济主战场。 刘光鼎于1958年开创中国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事业。1982年完成“中国海地质构造及含油气研究”,在中国近海大陆架地区发现六大新生代沉积盆地及一系列含油气构造。1986—1993年系统整理30年中国洋地质资料,编制中国海区及邻域地质——地球物理系列图及专著(1)系列图(1:5M)(2)图册(1:10M)(3)中国海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并探索规律性认识,指出中国海经历了五幕演化史,即前寒武纪陆核形成并向克拉通发展,古生代古陆拼合;而中新生代又经受挤压、改造阶段,板缘聚敛、板内拉张阶段和板缘俯冲、板内沉降阶段。刘光鼎对于中国海进行了长期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

刘光鼎的学术贡献

2. 刘光鼎的主要科研成果

刘光鼎于1982年完成“中国海地质构造及含油气研究”,在中国近海大陆架地区发现六大新生代沉积盆地及一系列含油气构造。1986-1993年编制出版中国海区及邻域地质—地球物理系列图及专著。刘光鼎于“七五”期间主持国家攻关项目“寻找大油气田的理论与方法技术研究”;“八五”期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陆相薄互层油储地球物理研究”;1995年开始担任科委攀登计划85—34项目首席科学家,开展地球物理对隐伏金属矿床预测研究。1997年开始主持中国科学院重大项目“中国岩石圈结构与演化及其动力学背景”。40年来,刘光鼎始终坚持第一线工作,先后发表“海洋油气勘探与开发”(1986)、“东海地质与油气勘探”(1988),“GeophysicalandGeologicalExplorationandHydrocarbonProspectsoftheEastChinaSea”(1989)、“盆地演化—动态模拟—油气评价”(1989)、“中国海大地构造演化”(1990)、“中国海地球物理场和地球动力学特征”(1992)以及“近海工程问题”(1986)、“大洋底矿产资源调查”(1986)等,涉及到海洋地质、油气勘探与地球物理领域的广泛问题。近年,他发表“中国地球物理往何处去”(1995)并从地球物理场出发探讨“中国大地构造宏观格架”(1997)、“矿产资源的地球物理预测”(1996)、“中国近海前新生代残留盆地初探”(1999)。共发表论文68篇、译著14部及讲义、报告、科普10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