溢出效应的经济效应

2024-05-17 01:44

1. 溢出效应的经济效应

宏观经济分析的着眼点在于森林而非树木。我们强调联系全球经济世界金融市场的经济链环和溢出效应,力图以此来说明部门和国家间相互影响的意义。左右全球经济的是一个强大的推动力,全球经济的下滑的速度之快、蔓延之广在很长时间以来都是最严重的一次。我们要判断出,再膨胀政策是否能够阻止这一连串事件的发生,从而使世界经济避免陷入全面衰退。全球经济中有四个这样的溢出效应在起作用,前两个是由西方七国制造业部门的衰退引起的。当然,这是任何国家的经济中最古老的宏观经济推动力之一。过去,制造业推动着宏观经济的波动,因此这个关键的周期性部门的收缩是经济衰退的核心。这次的情况不同。世界的经济发达国家中,服务业在就业和产出中的比重在60-70%之间。但是制造业周期对于塑造国内总需求的形状仍然是重要的。在很大程度上,这是因为高工资的工厂工人作为消费者拥有很高的支出能力。而且,由于全球供给链的作用,制造业衰退的影响会迅速在国家传播。毫无疑问,工业世界的主要地区已经出现了制造业衰退。就美国而言尤其如此。5月份就业人数刚刚大幅度减少了124000人,5月制造业的就业人数又比2000年7月的峰值下降了3.6%,675000人。而且,上月的《劳动力市场报告》表明5月的工业生产大幅度下降了,这是本轮衰退中连续第八个月下降。但是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这仅仅是开始。毕竟,在过去的六次衰退中,美国制造业的就业平均下降了9%。与此同时,欧洲制造业的衰退也正在加深。5月份,欧元区和英国的采购经济指数都进一步跌破了50这一关键的门槛值。4月份,日本的工业生产比上月下跌了1.7%,比2000年8月的峰值低了7.7%。这是四个月中第三个月出现急剧下降,而且6月的降幅是政府的0.7%的预计值的两倍。制造业衰退的两个溢出效应已经很明显: 首先,从消费的角度来看,美国对商品消费影响力减弱了。一方面,美国经济放缓后,并没有引发连锁性的减速;例如:OECD 领先指数加上6 国与成熟经济体的差异;中国保持11.5%的高速增长,商品的实际消费需求旺盛;另一方面,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在大宗商品消费中的直接影响力开始下降;美国自2000 年以后,在许多基本金属的绝对消费量或者占全球的消费比重双双出现了下滑。其次,从货币的角度来看,美国经济的弱势刺激了美元的贬值。一方面,美国经济相对的弱势,加上结构性的不平衡,加速了美元的贬值以及市场对于贬值的预期,从而对商品价格带来了直接的支撑;另一方面,美国经济的放缓,并没有减弱市场对于通胀的预期,特别是原油价格持续的上涨,反而引发了投资者对于通胀的担忧,增加了黄金的投资性需求,带动了贵金属价格的上涨。 据中国经济新闻网报道美国一季度GDA增长初值达到0.6%,远远超过此前市场预期的0.2%,6月份后经修正上调为0.9%,则大幅超过预期,这在很大程度上印证了美国当局各方一直以来强调的“美国经济富有弹性”说法,同时也表明美国经济衰退并没有预料的那样严重,至少在2008年以来局势持续恶化的情况下,一季度经济增长还比2007年四季度增长要好一些。总体而言,美国经济陷入滞胀的可能性大幅降低,全球对于美国经济衰退的担忧看来是虚惊一场。即便如此,我们也应看到美国经济溢出效应的两面性,对世界经济来说,美国经济没有陷入滞胀泥沼未必一定是好事情。2007年第四季度美国经济增长由4.9%大幅放缓至0.7%,而且这种趋势延续到了2008年一季度。对于美国经济负面效应拖累全球经济的担忧不断加剧,一些国家和地区寄望于美国经济衰退不会拖累全球经济前景,于是就出现了美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的“脱钩论”。就世界经济实际来看,在美国经济大幅放缓至今的这段时期,负面效应并没有对全球经济造成显著影响和拖累,至少新兴市场和东亚经济体仍然保持高速增长。欧盟自次贷危机爆发以后,对新兴市场和东亚经济高速增长的判断和依赖,也有助于维护欧盟经济基本面。不仅欧盟如此,美国经济能够大幅提升出口摆脱衰退陷阱,很大程度上与新兴市场和东亚国家需求是分不开的,所以美国经济的溢出效应对于世界经济并不一定完全是负面的,这种观点和立场还是可取的。 至于从担忧负面溢出效应演变到脱钩论,可能就脱离了世界经济的实际,美国经济放缓的这段时期,除了其溢出效应并未对全球经济带来负面影响之外,其出口是大幅增长的,而出口大幅增长是需要全球经济增长来消化的,不仅全球经济对于美国经济放缓具有弹性,而且还能够有效地反哺美国经济大幅放缓。从这个意义上看,美国经济与全球经济脱钩的关联程度更加紧密了,所以美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的脱钩论完全可能是一种误导,其目的不外乎急迫地摆脱美国金融市场动荡对一些国家和地区金融市场的不利影响。从美国经济与全球经济关联更加紧密的实际来看,尽管此前美国经济溢出效应的负面因素被消化了,在美国经济摆脱衰退陷阱之后,这种负面效应反而会重新萌生出来,也就是说,美国经济不是与全球经济脱钩了,而是其溢出效应表现得更具有两面性了。 虽然美国经济的溢出效应复杂难辨,甚至其表现为与全球经济正负相关的复杂性,但美国金融市场的负面效应却始终延续了下来,次贷危机爆发,全球金融市场始终处于动荡之中,商品价格也随之剧烈震荡。随着全球信贷紧缩形势的不断加剧,不断有金融机构爆出资产减记和损失等不利消息,资本市场也随之阴晴不定,在最关键的次级抵押贷款证券市场没有尘埃落定之前,金融市场就始终存在高度风险。如果再考虑到美国经济复苏对全球经济的抽血因素,世界经济前景仍然不容乐观,还是应以提防金融市场动荡为主。

溢出效应的经济效应

2. 技术溢出效应的跨国溢出

跨国公司技术溢出虽然“技术溢出”是技术转移的一种非自愿的形式。但是从产业带动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来看,技术溢出对东道国产业结构的改善的过程中显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跨国公司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通过技术转让和技术益处,对东道国同行企业及其他企业的技术进步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其溢出效应表现在:填补空白的技术,工艺和设备;通过合资,跨国公司提供的技术使东道国产品上档次;通过合资,不间断地滚动地引进技术;重视人力资源的培养,有助于人才的流动。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任何一国都不可能仅仅依靠本国的力量进行技术创新,还需要充分利用外部技术资源,通过技术引进和技术扩散来提高科技水平加速经济发展。全球500强几乎垄断了全世界大约80%以上的高新技术,是当代科技成果的主要拥有者,吸引大型跨国公司投资,充分利用起技术溢出的积极效应显而易见的。首先,有利于推进国际先进产业对国内的转移,提升国内企业的研发能力与水平。以中国为例,到2000年8月底,大型跨国公司在我国设立的独立研发机构有1000家左右,主要集中在信息通信,生物制药,精细化工,运输设备制造等行业,如微软中国研究院?贝尔实验室?英特尔中国研究中心等。其研发目的已从适应性技术研发转为基础研究及创新型研发上。跨国公司在华研发的加强使中国从单纯新技术的接受地变为某些新技术的输出源,提高了中国在世界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中的地位。其次,跨国公司通常拥有技术或信息上的优势,当其子公司与当地的供货商或客户发生联系时,当地厂商就有可能从跨国公司子公司先进的产品、工序技术或市场知识中“免费搭车”,于是就发生了溢出效应。联系效应包括后向联系和前向联系。后向联系是指由东道国当地厂商为跨国公司子公司提供成品生产或制造所需的原材料、零部件和各种服务。前向联系是指由东道国当地厂商为跨国公司子公司提供成品市场营销服务、半成品、零部件或原材料的再加工和各种服务。一般认为,后向联系比前向联系对东道国产业技术扩散和技术升级更为重要。后向联系的溢出至少包括多个方面:帮助未来的供货商建立生产性设施、为改善供货商产品的质量或促进其创新活动提供技术帮助或信息服务、提供或帮助购买原材料和中间产品、提供组织管理上的培训和帮助、通过发掘新客户帮助供货商从事多样化经营。除了上述源自跨国公司子公司和当地厂商合作而发生的溢出外,跨国公司先进的质量水平、笃实的信誉和高效的市场分销技术也大有可能成为溢出的潜在来源。其三,跨国公司的投资提高东道国人力资本的技术含量。大多数跨国公司投资企业都提供人力资源培训项目,东道国技术人员可获得先进设备的操作技巧和应用技术,同时吸引国外人才的回流,促进人力资本技术含量的提高。此外,外国公司的进入可以展示它的先进的产品、工艺、管理方式以及它们的盈利性。这种展示对当地企业是一种示范作用,使当地企业在对外开放中了解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水平,增强危机感和竞争的意识,并通过模仿当地跨国公司使用的某些技术来提高本企业的技术水平。同时,技术溢出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干中学”的机会。“干中学(Learning by Doing)”是一种很形象的说法,它指技术落后者可利用技术溢出,基本上不用自己研究开发而直接复制模仿他国技术。现代技术创新的成本一般较高,如IBM每年用于发展研究的支出高达20亿美元。“干中学”就省去了这部分成本。另外,“干中学”比研究开发对本国科研人员素质要求低得多。发展中国家往往对科研的投入不够多,从而造成了对发达国家技术溢出的依赖性,这同时也说明了发达国家的技术溢出对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的重要性。

3. 边际溢出效应指的是什么?

边际溢出效应指的是(指一个组织在进行某项活动时,不仅会产生活动所预期的效果,而且会对组织之外的人或社会产生的影响。)
简而言之,就是某项活动要有外部收益,而且是活动的主体得不到的收益。溢出效应分为经济益处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等。
1、由于个别企业的行为而对消费者或其他生产者可能造成的好的或坏的经济效果。
2、一国总需求与国民收入增加对别国的影响。
3、溢出效应,有技术溢出效应,跨国公司是世界先进技术的主要发明者,是世界先进技术的主要供应来源,跨国公司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内部化实现其技术转移。这种技术转让行为对东道国会带来外部经济,即技术溢出。
一项技术溢出是一个正的外在性的特定情况,它既不是在经济活动本身内部获得的利益,也不是由该项活动的产品的使用者获得利益。换句话说,这种利益对于经济活动本身是外在的,对社会产生了外部经济。
例如,一家跨国公司发明了一项新技术,随之该技术被竞争企业复制或学习,表现为竞争企业通过搜集跨国公司新技术的基础知识,加上自身研究开发组合成与跨国公司相近的研究成果,一段时间以后,相关市场中所有的产品和服务都会体现这类技术,那么这些产品或服务使用者的利益将是外在的,由于是实现或产生利益的企业与产生技术的企业展开竞争,即技术产生了溢出效应。
供参考。

边际溢出效应指的是什么?

4. 中国经济有溢出效应吗

物流、仓储、粮食等初级产品的价格会否震荡后返身向上,研发、原材料采购、品牌设计、外需骤降。如果欧美经济陷入深度衰退,其中出口贡献下降了0.9个点。 现在看来,经济下行加剧正在进行中,很难判断何时见底,企业所谓转型也好,升级也好,尽管中国被冠以“世界工厂”或者“世界车间”。 这样的结构非常脆弱,资源和市场双向一挤,必然是企业大量倒闭。
要做产业价值链的延伸
中国是否存在新的增长点支撑经济呢。
四大因素影响通胀压力
国内9月份CPI上涨4中国经济或在明年中期遇最大困难
金融海啸已经在全球许多国家登陆、8,从而也就达成了与宏观目标的一致,从而对PPI产生新的推力。 2,这是灾难性的。因为中国制造业都是大进大出的结构,国际资本从新兴市场撤离应该是一个趋势,而且正在发生,对于一个出口已经占到GDP40%的国家,三季度GDP增速仅为9%。因此许多人对中国经济四季度以及2009年走势表示担忧.9万亿美元、销售网络、品牌等,才能创造出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如原材料采购、研发,几个方面因素值得注意:
  1、能源,通过加快居民、政府,CPI回落主要是翘尾因素大幅消失,PPI回落主要是国际商品市场近期大幅下跌、企业以及居民与居民之间的财富分配上的调整,坚定地转向内需消费主导的经济体。 微观层面上,只有向两头延伸,中国制造业又无法将成本压力外移,因为未来中国经济有硬着陆的风险.6%,比上月回落0。 总的看来。 3、制造业大量企业倒闭后。一旦发生,底可能是一个很长时期,1~9月用电量增速滑落至9,在国际分工中任人宰割。
所以问题关键是做产业价值链的延伸.3个百分点、原材料成本上升,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升值空间已经耗尽。 这一点,三季度出口依然平稳。中国制造业的问题是处于价值分配链的低端,7。如此一来,商品市场反弹,同比增长32.92%。9月份外汇储备增加214亿美元,远低于当月293亿美元的贸易顺差。 美国经济去杠杆,消费信贷会大幅萎缩,与之对应的新兴市场出口模式的经济前景悲观,这些都不能解决问题。2009年人民币汇率出现贬值得可能性在增加
中国制造业很脆弱
全球经济放缓对中国制造业影响有多大呢。 从金融动荡到全球总需求大幅下降,会存在一个滞后期;PPI上涨9.1%,美国经济还维持2%的增长。但是9月份后期,雷曼事件后,感觉明显不一样了。
明年人民币贬值可能性增加
截至2008年9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1,并不直接面对最终消费者。因为市场流动性疏缓后,资金是要找出路的,都不准确,并不是把我们劳动密集型赶走,内迁、销售渠道管理、售后服务,资源和市场都捏在美欧的手里,因为全球制成品的定价权不在中国。在中国新的模式出现以前。
实际上。以此来推算。若趋势延续下去,所以明年中期是一个很困难的时期.3个百分点,通过加快资源性产品和要素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力度,中国出口很不乐观。明年上半年有可能回落至个位数增长、劳动力成本上升,主要是调节投资和消费的结构,如果美国经济没有出现新的产业亮点的话,只可能有三个去向.9%,比上年同期回落2、财政能力的减弱将迫使政府放松价格管制,从而使积压已久的通胀压力释放出来。 宏观上看? 在我看来。但现代制造业价值链的两端都不在中国掌控。
经济下行难以逆转
国家统计局20日发布数据显示,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9?我想谈几点看法,也才能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制造品的供给层面将产生新的通胀压力?对于这个问题,要伤筋动骨的改革才能看到,2007年、零售垄断巨头等等高附加值领域都在美欧手里。中国制造业只是拿订单干活,主要是上半年订单延续,而1~9月美国金融危机还没有从市场明显扩散至实体经济层面,9月份增长11。当前国内通胀压力减轻,四季度通胀有望继续回落,但2009年通胀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消费信贷、新兴市场和能源等资源市场;而另一方面。 一方面中国制造业得承受原材料价格上升这种输入型通胀的压力,市场与实体经济的防火墙被冲垮,未来几个季度美国经济将进入显著衰退,溢出效应波及全球、9这三个月资本流入下降很厉害。金融海啸过后,是致命的。
现在看来.9%,按照经验值,这个用电量水平对应的经济增速应该至少在9%以下。 主要问题在于出口和投资贡献下降,新加坡1年期不可交割的人民币汇率已经出现了明显贴水,海外最清楚,中国经济已经走到了一个既有经济模式的尽头,劳动生产率的进步已经出现明显拐点,不排除中国外储2009年中期后出现下降的月份。 事实上,比上年同期回落3.3个百分点,其中,满足去杠杆的财务调整的要求也是重要因素,经济下滑已经相当严重,根据早前公布的9月份用电量增速已经滑落至3%。 {本回答属◇蓶чī℡ 版权,谢绝粘贴}  西方国家兜底式规模空前的救援计划,始终是未来中长期内引发通货膨胀的潜在源头。同时,变卖资产大量资本撤离去回补母国金融机构的损失.4%。这一数据反映出了企业经营状况的恶化加剧,增速回到个位数是大概率事件。 企业面临四大压力:汇率升值。 4、不得不采取的扩张性货币政策与扩张性财政政策将从货币供应层面推动物价上涨。
企业最大压力是外需骤降
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2%。就国内来看,涨幅比上月回落1.0个百分点。PPI与CPI双降之后,四季度及2009年的
 通胀形势如何?
其实,全球正在采取救市措施。在我国三季度GDP增速仅为9%的情况下,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走向如何,面对可能到来的经济衰退

5. 经济学中的溢出效应定义是什么?

所谓溢出效应(Spillover Effect),是指一个组织在进行某项活动时,不仅会产生活动所预期的效果,而且会对组织之外的人或社会产生的影响。简而言之,就是某项活动要有外部收益,而且是活动的主体得不到的收益。溢出效应分为经济益处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等。 1、由于个别企业的行为而对消费者或其他生产者可能造成的好的或坏的经济效果。 2、一国总需求与国民收入增加对别国的影响。 3、溢出效应,有技术溢出效应,跨国公司是世界先进技术的主要发明者,是世界先进技术的主要供应来源,跨国公司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内部化实现其技术转移。这种技术转让行为对东道国会带来外部经济,即技术溢出。一项技术溢出是一个正的外在性的特定情况,它既不是在经济活动本身内部获得的利益,也不是由该项活动的产品的使用者获得利益。换句话说,这种利益对于经济活动本身是外在的,对社会产生了外部经济。 例如,一家跨国公司发明了一项新技术,随之该技术被竞争企业复制或学习,表现为竞争企业通过搜集跨国公司新技术的基础知识,加上自身研究开发组合成与跨国公司相近的研究成果,一段时间以后,相关市场中所有的产品和服务都会体现这类技术,那么这些产品或服务使用者的利益将是外在的,由于是实现或产生利益的企业与产生技术的企业展开竞争,即技术产生了溢出效应。

经济学中的溢出效应定义是什么?

6. 什么是经济溢出效应

所谓溢出效应(Spillover Effect),是指一个组织在进行某项活动时,不仅会产生活动所预期的效果,而且会对组织之外的人或社会产生的影响。简而言之,就是某项活动要有外部收益,而且是活动的主体得不到的收益。溢出效应分为经济益处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等。

它在经济学里标准的叫法应该是“外部性”,而且是“正外部性”。

7. 什么是"溢出效应"?

某项活动要有外部收益,而且是活动的主体得不到的收益称为溢出效应。
当一个组织在进行某项活动时,不仅会产生活动所预期的效果,而且会对组织之外的人或社会产生的影响是溢出效应的主要内容。溢出效应分为知识溢出效应、技术溢出效应和经济溢出效应等。

扩展资料:
溢出效应理论
1、事物一个方面的发展带动了该事物其它方面的发展。
2、一国总需求与国民收入增加对别国的影响。
3、有技术溢出效应,跨国公司是世界先进技术的主要发明者,是世界先进技术的主要供应来源,跨国公司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内部化实现其技术转移。这种技术转让行为对东道国会带来外部经济,即技术溢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溢出效应

什么是"溢出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