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股票市场听到再融资会这么恐慌?

2024-05-21 01:10

1. 为什么股票市场听到再融资会这么恐慌?

1、再融资是指上市公司通过配股、增发和发行可转换债券等方式在证券市场上进行的直接融资。再融资对上市公司的发展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我国证券市场的再融资功能越来越受到有关方面的重视。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2、市公司巨额再融资方案引发投资者“用脚投票”的现象并不意外。其中最主要的理由是,上市公司在再融资中忽视了中小投资者的基本利益。以中国平安为例,其再融资计划遭受广大投资者反对的原因,主要在于该公司的再融资计划披露完全不符合正常程序。按照常理,公司实施再融资之前,必须要向股东汇报投资项目和未来项目的获利回报预期。但是,中国平安却对融资资金的用途一直讳莫如深,即便是中国平安新闻发言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仍然拒绝进一步透露和评论与本次融资有关的事项。
3、对于二级市场的投资者而言,一方面公司动辄要拿出数百亿,甚至上千亿元的真金白银;另一方面居然无法获知投资资金的用途,更遑论基本的融资项目盈利分析和评估了。如此模糊的融资信息加上天价融资规模,无怪乎市场要判定其是“恶意圈钱”了。正是有了中国平安“恶意融资”的行为在先,才导致市场投资者对于其他上市公司的巨额融资行为产生了惯性的反感情绪,浦发银行股票在这样的市场氛围下被抛售,实属正常。
4、当然,上市公司巨额再融资被市场拒绝,除了其自身问题外,也暴露出证券市场目前严重的资金供求不对称问题。这一问题已经开始对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形成了明显的负面影响,对资本市场基本的体制功能提出了挑战。
5、A股市场近期持续低迷,与股权分置改革进入下半场直接相关。当上市公司“大小非”股东渐次获得流通权后,其高位抛售获利的愿望彻底改变了A股市场的资金供求结构。总体看,2008年全年将有近3万亿元市值的“大小非”解冻,这对于目前总体规模不过9万亿元的A股市场而言,意味着资金与筹码间的平衡将被打破。
6、更为关键的是,尽管“大小非”经历了股改送股的成本付出,但其总体股权购入成本仍然极低,即便按照暴跌后的市价套现,依旧能够获得暴利。因此,市场原流通股股东很难准确地估量“大小非”解禁后的套利冲动,而短期内流通股供大于求的格局将必然导致股价暴跌。这也正是最近在一轮全球股市暴跌中,中国A股市场跌幅甚至要大于次贷危机发源地市场的原因所在。
7、证券市场最基本的职能是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如今,不仅是再融资领域,之前中国铁建和紫金矿业的IPO发行计划也一度因为市场低迷而被推迟。这足以表明,当下A股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正面临着严峻挑战。对于一个丧失了资源配置功能的资本市场,其存在的现实意义着实令人担忧。从这个角度讲,轰轰烈烈的股权分置改革真正成功与否,市场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为什么股票市场听到再融资会这么恐慌?

2. 股市的大小非是什么意思?

大小非是中国A股市场股权分置改革(股改)后的产物,是对股改前原本不流通但在股改后可以逐渐全流通的“非流通股份”的俗称。大非指原为国有股份的限售非流通股;小非指原为法人股份的限售非流通股。
“非流通股东”包括“国有股东”和“法人股东”。在股市前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为保证大部分的上市公司保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性质,多数上市公司在发行上市(IPO)时的股权结构中,国有股东持有的国有股份会比例较大、数量较多占主导地位。
在股改对价后,这些国有股份获俗称“大非”;同国有股份相比,“法人股东”持有的法人股份数量相对较小,股改后获俗称“小非”。“非流通股”由上述两种股份共同组成,股改后被并称为“大小非”。

扩展资料:
一、大小非减持条件限制
1、大非
一年内,不能减持;第二年,可减持股份<公司总股本5%;第三年,累积可减持股份<公司总股本10%;三年后,完全解禁
2、小非
一年内,不能减持;一年后,完全解禁
二、大小非解禁后股价情况
通常非流通股解禁后,大股东就有可能抛售股票进行套现,这往往会造成股价下跌。因为在解禁前人们对解禁的预期可能使得股价下跌,解禁后若无大规模套现行为,股价自然会回升到原来位置。
大股东是否套现很大程度上可以看出公司的经营状况,因为他们是公司的管理者,对公司的情况最为了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小非

3. 大小非和IPO的区别和联系

“大小非”产生于2005年的股权分置改革.由于历史上中国的上市公司在上市时招股书上说的是非流通股暂时不流通,导致投资者高价入市.鉴于非流通股要进入流通状态,则将会带动流通股的股价下跌,所以股改就是通过对价让非流通股获得流通权,而在这一过程中,可能给流通股股东带来的损失由非流通股股东给以补偿.常用的模式是送股,比如10股送3股,即是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每10股送3股.送股后,非流通股股东获得了流通权.考虑到非流通股股东一送完股就获得流通权,市场的压力会很大,监管部门又颁布了爬行流通下的“锁一爬二”政策,即非流通股东送股之日起12个月后,可流通上市公司总股本的5%,24个月后可流通10%,36个月后才可以100%流通.其中持有公司总股本5%以上的非流通股股东称为“大非”, 持有股本5%以下的非流通股股东称为“小非”(小非在12个月后即可100%流通).
股权分置改革从2005年6月开始,到2006年底,已有1200多家上市公司完成股改,改革基本上搞定.由于“锁一爬二”的原因,非流通股并不能马上卖出,因此大盘表现为整体上扬,甚至摸高至6000点上方,但随着解禁期的到来, “大小非”呈加速的方式获得“自由身”,给市场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IPO是指新股发行,在股改后发行的新股不再有大小非一说,而是多了个大小限.
何为大小限?
“大小限”是指上市公司在上市时发起人持有的股份通常要有三年的锁定期,即从上市之日起三年后方可流通.这种流通权限售股票被称作“大限”.但如果在上市前12月内以增资扩股方式认购的股份,则可在公司上市一年后即可流通,锁定期仅为一年,这样的流通权限售股票被称为“小限”.
目前市场上被大家所称的“大小限”是指在2006提5月新老划断后产生的.所谓新老划断是以2006年5月18日为界,在此之后,新上市的公司属于全可流通的公司,已不存在股权分置问题.也就是说,一旦一年或三年的锁定期结束,这些股票不用再通过股改向股民送股,即可自动流出二级市场.投资者在购买此类股票时就应考虑这种风险,但是在新老划断后,我国股市发行的股票,平均的市盈率高达30倍,最高为99倍的中国远洋,居然比股改前发行的股票的市盈率还高.其原因在于相关部门对“新老划断”这一重点并没大张旗鼓的宣传,告诉投资者在2006年5月18日起买的股票已是全流通股票了,必须在购买时就考虑到它一年或三年后将自动流出的风险,不要再以如此高的价格在一级市场申购和二级市场买卖,但这种宣传几乎就没有进行过,很多投资者仍然按股改前的思维高价买进.

大小非和IPO的区别和联系

4. 为什么会有“大小非”?

大小非 (非流通股 non-tradable share) 
非是指非流通股,由于股改使非流通股可以流通,即解禁。 
持股低于20%的非流通股叫小非,大于20%的叫大非。 
非流通股可以流通后,他们就会抛出来套现,就叫减持。 
因为大非一般都是公司的大股东,战略投资者。一般不会抛;小非就不一样了,许多年的不流通,一但流通,又有很大获利,很多都会套现的。 
小非:就是小部分非流通股,股改之前就有承诺,非流通股在股改结束以后一年之内是不会在二级市场上抛售的,一年以后也不是大规模的抛售,而是有限度的抛售一小部分,为的是不对二级市场造成大的冲击。而相对较多的一部分就是大非。“大小非”解禁:增加市场的流通股数,非流通股完全变成了流通股。 
通常来说大小非解禁股价应下跌,因为会增加卖盘打压股价;但假如大小非解禁之后,其解禁的股份不一定会立刻抛出来而且如果市场上的资金非常充裕,那么某只股票有大量解禁股票抛出,反而会吸引部分资金的关注,比如氯碱化工年初的时候有大量大小非解禁股份上市,从解禁当日开始连续放量上涨!

5. IPO重启对我国股票市场有哪些正面和负面影响?

  显然,重启IPO不仅增加了股票市场的股票供给,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着股票市场管理部门对股市走势的态度。因此,重启IPO必然会改变股票市场资金的搏弈态势,只是其改变的性质和程度随发行速度与节奏的不同而不同。在增量资金不变的情况下,发行速度与节奏慢,对市场的冲击小,股民对政府的股票市场政策取向的理解比较正面,市场做多力量可能会大于做空力量,对股票市场走势的负面影响就不明显;发行速度与节奏快,对市场的冲击大,股民对政府的股票市场政策取向的理解就比较负面,市场做空力量可能会大于做多力量,对股票市场走势的负面影响就会明显表现出来。如果IPO重启的发行速度与节奏由慢而逐步加快,对市场的冲击也跟着由小逐步到大,股民对政府的股票市场政策取向的理解又正面逐步转为负面,市场做空力量可能会因此逐步大于做多力量,股票市场走势也将因此逐步下跌。总之,股票市场走势最终与IPO重启的发行速度与节奏呈负相关的关系。

  IPO的发行规模最能直接反映股票市场的供给状况。IPO发行规模可以从三个指标理解:一是单只发行的新股的总股本的大小;二是单只发行的新股的发行价高低,从市场募集的资金规模的大小;三是一定时间内所发行的新股总数的多少,从市场募集的资金总量的大小。IPO重启时,如果发行的是融资规模大的大盘股,或者一次推出就是好几只股票,它首先就表明股票市场管理部门要抑制市场的上涨的态度,这会对股民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股民将选择做空退出股票市场,再加上因IPO发行规模大本身可能引起的资金供求关系严重失衡,使股市下跌。这次虽然重启IPO,但第一次发行的IPO规模不大,只是4600万股,融资规模只有6亿元,发行的数量也少,只有一只,对市场的冲击小,所以,2009年6月19日公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市场反应比较正面。但如果接着发行的新股规模越来越大,同一时间发行的数量越来越多,其负面影响就会反映出来。例如,上一轮行情的最高点位所以出现在2008年初,这与2007年第2季度后加速大盘股的发行有直接关系。当市场处于低迷期,大盘股的发行更会引起各方关注,2008年9月,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就多次表态,将根据市场资金需求情况,控制新股发行节奏,尤其是对大盘股的发行将会更加慎重。本次IPO重启后,尽管先发行的是小盘股,但是中国建筑、光大证券、成渝高速等大盘股早已"过会",发行是迟早的事,一旦这些大盘股发行,必将为市场带来新的资金压力,我们不能不密切关注IPO发行规模的变化情况,以万变应万变的心态应对股市因IPO发行规模的变化而变化的局面。
  IPO发行市盈率的直接影响着股票二级市场的市盈率。这是因为在股票一级市场发行的IPO,历史上,在股票二级市场上市的新股,上市当天一般都会溢价,尤其是在牛市其溢价空间会更大,其后就看其市盈率和市场状况。溢价后的“水涨船高”的结果就是提高股票二级市场的市盈率,为股票二级市场带来泡沫。IPO的发行市盈率越高,为股票二级市场带来的泡沫就越多,为股票二级市场带来的下跌风险就越大。所以,即使发行市盈率高的新股在其上市后引起了大盘上涨,也不得不警惕因其为股票二级市场带来泡沫所潜在的下跌风险。例如,在2007年的牛市里,IPO多以高市盈率发行,其中中国远洋发行的市盈率是98倍,中国平安发行的市盈率是76.18倍,中信银行发行的市盈率是59.62倍,宁波银行发行的市盈率是36.39倍,辰州矿业发行的市盈率是36.06倍,南京银行发行的市盈率是34.45倍,兴业银行发行的市盈率是32.5倍,三变科技发行的市盈率是31.61倍,交通银行发行的市盈率是31.28倍。而2007年新股上市的第1天,其平均上涨幅度是192%,这些股票上市后的市盈率高到什么程度可想而知,其抬高二级市场市盈率和为二级市场带来泡沫的严重程度也可想而知。所以,2008年股市泡沫破灭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与2007年高市盈率发行新股而为二级市场累积和增加泡沫有直接关系。就是到了2008年1—6月,所有IPO发行的平均市盈率为27.04倍,2008年7—8月,所有IPO发行的平均市盈率为24倍。其中,中煤能源为43.71倍,紫金矿业为40.69倍、中国铁建为30.56倍,而当时沪市的平均市盈率是18.5倍,深市的平均市盈率是18.89倍,使这些股票在上市后大部分遭遇“破发”,由此拖累大盘屡创新低。

  所以,要评估重启IPO对市场的影响就不能不关注IPO发行的市盈率,不管是在牛市还是在熊市,高市盈率的IPO迟早都会摧垮大盘,除非在IPO后其业绩有相应增长。

  IPO的质量直接影响着股票二级市场的质量。IPO的资产质量好,成长性好,其业绩就有基础,其进入股票二级市场后就能改善股票二级市场的质量,股票二级市场向好的走势就得到以良好业绩为代表的良好基本面的支撑;反之,如果IPO的质量不好,它只会恶化股票二级市场以业绩为基础的基本面,股票二级市场向好的走势就得不到基本面的支撑,股市只能因此走坏。在股价不变的情况下,质量和成长性好的IPO,其上市后会降低其市盈率,从而降低二级市场总体的市盈率,挤压二级市场的泡沫;相反会提高二级市场总体的市盈率,增加二级市场的泡沫和下跌风险。2007年,我国股市所以能走好,这与IPO的质量有直接关系,统计显示,2007年以来15只融资超过100亿元的IPO大盘蓝筹股,2007年共实现盈利3639亿元,占同期A股市场1550余家上市公司总盈利的4成,显著提高A股公司总体的盈利质量,这使股市的上涨显得理直气壮。因此,要评估重启IPO对市场的影响决不能简单从其历史表现中找到答案,而必须紧盯将要发行的IPO的质量,从其质量变化中评估其将为市场带来的变化。

  重启IPO必定为股票市场至少带来三种压力:一是重启IPO必将分流股票市场的资金,为市场带来资金压力。股份公司通过IPO从股票市场募集资金,所募集的资金多进入生产或流通环节而离开股票市场,即IPO完成后必然从股票一级市场抽走一定数额的资金;IPO上市后因原始股东的获利套现又会从股票二级市场抽走一定数额的资金。总之,无论如何,重启IPO确实会分流股票二级市场的资金,因此出现这样一种现象:重启IPO一定会引起股市下跌,只是下跌的时间和幅度不同而已;但暂停IPO,其结果最终一定会引起股市的反弹。

  二是重启IPO可能为股票市场增加第四种资金压力。当前我国股票市场已明显存在三种资金压力:大小非解禁所带来的资金压力;套牢盘解套所带来的资金压力;获利盘获利出局所带来的资金压力。中国股民素来有“打新”的偏好,重启IPO后将有部分存量资金离开二级市场进入一级市场“打新”,这就可能为二级股票市场带来第四种资金压力。

  三是重启IPO为股民带来心理压力。由于重启IPO的结果必然是分流股票市场的资金,这是股民们所能直接感受到的。如果因IPO重启从股票市场分流出去的资金数量能为新增进入股票市场的资金数量所抵消,使股票市场的资金不出现净流出状况,股市才不会因重启IPO而下跌。可是,由于重启IPO的结果是确定的,而是否有新增资金进入股票市场是不确定的,重启IPO就为股民带来了心理压力,至少股民在没有看到分流资金与增量资金达到平衡之前,这种心理压力是不会轻易消失的。因此,在重启IPO之初,在通常情况下,股票市场对此以下跌作出反应。1994年12月8日,第一次重启IPO后,大盘表现为下跌;1995年6月12日,第二次重启IPO后,大盘也表现为下跌。1996年1月4日,第三次重启IPO后,虽然大盘在两个月后的1996年3月4日出现反弹,当天上证综指到达601.980点,在当年年底大盘更上涨到1258.69点。但在1996年1月4日—1996年2月16日,长达一个多月的时间,大盘总体上表现为下跌,以上证综指为准,期间的最高价出现在1996年1月9日的559.640点,只略高于1996年1月4日的最高价558.940,最低价出现在1996年1月19日的512.830点,低于1996年1月4日的最低价539.760,可见,第三次重启IPO,短期上对股民还是带来心理压力,反应在大盘就是下跌。

  所以,评估重启IPO对市场的影响不能不考虑股民复杂的心理压力因素。
  不管新股发行的规模、速度与节奏如何,也不管所发行的新股质量怎样,如果股票二级市场的增量资金能跟得上新股发行与上市所消耗的资金,使股票二级市场的供求资金处于平衡状态,那么,大盘至少在短期内不会因新股发行而变坏,否则,大盘将即时作出变坏的反应。目前,虽然IPO已重启,但股票二级市场的新增资金也在相应增加,据简单统计,2009年来股票基金为股市带来的新增血液已达500亿元以上,2009年6月份,新基金密集发行,据统计,6月份第3周,共有11只新基金在发。刚刚结束发行的广发聚瑞股票型基金首发募集规模达到70.7亿元,一举超过了今年4月银行系基金农银平衡双利基金首募的64亿元,创出今年开放式股票型基金的首发规模新高。而之前创新型封闭式产品———长盛同庆更是创下了146亿元的销售规模。截至6月17日,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51只已成立基金募集规模为1147.92亿元,。分类型来看,今年以来14只混合型基金募集197.92亿元,18只股票型基金募集561.827亿元。按照股票型基金投资股票比例在60%—90%;混合型基金投资股票的比例在30%-80%,基金入市资金量为396.48亿元—663.98亿元之间,折中来看,目前的偏股型基金入市资金大约530亿元。如果新股发行所需资金量在这新增530亿元资金内,那么,其对股票二级市场的影响会被抵消。但随着IPO发行的深化,很有可能超过新增资金量,到时大盘就会以下跌作出反应。所以,资金供求关系告诉我们,从本次IPO重启后的近期看,大盘总体上将延续上涨趋势,但从中长期看,就不一定延续上涨趋势,其决定性因素在于资金供求关系的变化。

  IPO重启后至少会出现三种效应:比价效应;累积效应;滞后效应。一是比价效应。股票评估中有一种叫做比较法的评估理论,该理论的原理是股票市场中影响价格和价值的因子相同或相似的同类股票,其价格和价值应相同或相近。因此,某只新股发行者,为了发个好价钱,就会想方设法把二级市场里的同类股票的价格抬高,以“比价效应”吸引股民以二级市场里的同类股票的价格为参照申购该新股;持有某只新股的主力为了在这只新股上市后卖个好好价钱,就会想方设法把二级市场里的同类股票的价格抬高,以“比价效应”吸引股民以更高的价格买进该股。如果该股上市后的价格高于二级市场里的同类股票的价格,这些股票就会因“比价效应”而上涨,相反就会下跌。总之,比价效应会使IPO与其二级市场里的同类股票产生联动效果,从而对二级市场产生影响。这次桂林三金药业公布IPO后医药版块“闻风而涨”就是IPO“比价效应”的体现。二是累积效应。IPO重启后其对市场的影响力将是一只又一只新股发行后的影响力的总和,是每只新股发行后的影响力的累积和叠加,由此产生IPO的累积效应,也就是说,IPO对市场的影响是在一定数量的IPO的影响力累积到一定程度后才会体现出来,同时,叠加之后的IPO对市场的影响将比单个IPO对市场的影响来得复杂和巨大;三是滞后效应。由于具有IPO累积效应,因此引起IPO的滞后效应,无论是重启IPO,还是暂停IPO,其对市场的影响往往不是即时的,而是滞后的,这种效应反映在场上就出现下面现象:暂停IPO后市场先表现为下跌,有时还会在下跌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后才转跌为涨。例如,1995年1月19日起第2次暂停IPO,暂停时间从1995年1月19日—1995年6月9日,时间长达5个月,暂停IPO后股市并没有止跌,而是继续走低,下跌时间长打一个月以上,到了1995年2月22日,才出现点位高与暂停IPO之前一天的1995年1月18日593.650点的反弹,两天后大盘又回落到593.650点以上。而IPO重启后市场先表现为上涨,有时还会在上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后才转涨为跌。例如,这次的IPO重启,从2009年6月19日到现在,大盘还是在上涨之中。以上现象是IPO“滞后效应”所引起的必然结果,即暂停IPO时,暂停IPO所产生的资金需求减少、股民压力减轻等效应还未起作用,大盘还处在IPO重启后的“滞后效应”影响下,大盘因此继续下跌。IPO重启时,重启IPO所产生的资金需求增加、股民压力增大等效应还未起作用,大盘还处在暂停IPO后的“滞后效应”影响下,大盘因此继续上涨。概言之,IPO所产生的比价效应、累积效应和滞后效应是大盘走势变得复杂。股民们不能不跳出IPO,从IPO效应的角度冷静分析其对股市的影响。
  IPO是市场各方利益主体搏羿的结果。从这次重启IPO前后市场所发出的声音看,有三类利益主体赞成重启IPO的声音是最宏亮,最有力的:第一类利益主体是IPO的公司;第二类利益主体是投资IPO公司的股权投资公司;第三类利益主体是IPO承销商,他们都是IPO重启的最直接受益者,当然赞成IPO重启。其他的市场利益主体也会从自身利益的角度考量IPO问题。但是,IPO最直接受影响(不一定是受益,有可能是受害)的小股民们却发不出或不知道如何发出自己的声音。在IPO面前,小股民成为市场各方利益主体的弱者。由于市场各方利益主体的总是站在自身利益诉求的角度看待IPO的,他们对IPO是否重启就各有各的“账”,各有各的“算盘”,其喊出来的声音就不一定是客观的,更有可能是主观的,甚至是歪曲事实的。当这个市场的IPO加入人为因素后,就会把本已显的复杂IPO市场的影响变得更为复杂,因为此时市场所受到的影响不只是IPO,而是借IPO之名强加人的利益因素的影响。所以评估是次重启IPO对市场的影响就不得不多考虑“声音不对称”和“利益不对称”,通过透视市场各方利益主体的各自诉求,把握市场在重启IPO影响下的真实走向。

  庆幸的是股市管理层高举起“以人为本”的旗帜,以监管者的姿态,统筹兼顾各方的利益,使IPO回归其本性。基于股市管理层的这种眼界,IPO将会成为这个市场的“风铃”——在股市需求过度时开启IPO,在股市供给过度时暂停IPO;在股市泡泡过度时开启IPO,在股市泡泡消失时开启IPO暂停;在股市疯狂时开启IPO,在股市萎靡时暂停IPO。

IPO重启对我国股票市场有哪些正面和负面影响?

6. 股市中的IPO是什么意思?

一、股市ipo
1、首次公开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s,简称IPO)是指一家企业或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次将它的股份向公众出售(首次公开发行,指股份公司首次向社会公众公开招股的发行方式)。
2、通常,上市公司的股份是根据相应证监会出具的招股书或登记声明中约定的条款通过经纪商或做市商进行销售。一般来说,一旦首次公开上市完成后,这家公司就可以申请到证券交易所或报价系统挂牌交易。 有限责任公司在申请IPO之前,应先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
2、ipo具体指一家股份上市公司通过证券交易所第一次向公众投资者发行股票的行为,这个过程在中国证监会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管理办法当中,也有着明确的规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也是公司通过股票,承销商以特定的价格在一级市场承销其一定数量的股票,该股票可以在二级市场或者是店头市场买卖。
二、ipo公司上市需要满足的条件
1、A股发行的主体应当是依法成立并且合法存续的股份有限公司,是经过国务院批准有限责任公司在依法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时,可以公开发行股票。
2、发行人已经依法建立健全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独立董事、董事会秘书制度,相关的机构和人员能够依法履行职责。
3、具有完整的业务体系和直面向市场独立经营的能力,资产应当完整人员、财务、结构以及业务必须独立。
4、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以及其工资的其他企业间,不能够有同业竞争,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之后也不会产生同业竞争。
5、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以及其控制的其他企业间,不得有显失公平的关联交易,应当完整披露关联方关系,并按重要性原则恰当披露关联交易,关联交易价格公允不存在通过关联交易操纵利润的情形。
6、发行前3年的累计净利润超过3000万元人民币,发行前3年累计净经营现金流超过5000万元人民币,或者累计营业收入超过3亿元人民币,无形资产和净资产比例不能超过20%,过去3年的财务报告中没有虚假记载。
7、发行前不少于3000万股上市股份公司股本,总额度不低于人民币5000万元。

扩展资料:
A股上市资格要求
1、发行人应当是依法设立且合法存续的股份有限公司。经国务院批准,有限责任公司在依法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时,可以采取募集设立方式公开发行股票。
2、发行人自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后,持续经营时间应当在3年以上,但经国务院批准的除外。有限责任公司按原账面净资产值折股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的,持续经营时间可以从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之日起计算。
3、发行人的注册资本已足额缴纳,发起人或者股东用作出资的资产的财产权转移手续已办理完毕,发行人的主要资产不存在重大权属纠纷。
4、发行人的生产经营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5、发行人3年内主营业务和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实际控制人没有发生变更。
6、发行人的股权清晰,控股股东和受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支配的股东持有的发行人股份不存在重大权属纠纷。
参考资料:首次公开募股百度百科

7. 国家为何要允许大小非的存在?

中国即将发生的巨大金融z难和目前正在发生的古市z难,很少是自发形成的市场风险,而主要是人为制造的z0hi0d0u风险。大家想想看,美国爆发战后最大的金融危机,古市下跌也不过百分之十几,可现在中国一天绝大多数古票就下跌百分之十。越南古市下跌百分之六十就被认为是震动世界的jr动荡,可中国古市同样下跌超过百分之五十,却认为十分正常。美国投资者赔钱不过十分之一,gov—t就全力救市,越南投资者赔钱超过一半就引起整个世界关注,而中国投资者赔钱又何止一半,去年到现在多数古票下跌超过三分之二,却没有任何人承认更无人呼吁关注中国g灾。为什么?因为美国古市和越南古市下跌是大家都赔钱,唯独中国古市下跌只有老百姓赔钱,既然只有老百姓赔钱,自然就没有人关注了。之所以只有老百姓赔钱,是因为中国同一张古票具有不同的价格,国家一个价格,企业一个价格,外国人一个价格,中国老百姓一个价格,期间相差十几倍,比如中国石油,外资购买价格是1块多人民币,中国百分之一运气好的人抽签价格是16.7元人民币,百分之九十九的老百姓平均购买价格是三、四十元,至于那些通过国企s有化Gai=Ge到手的法人古(大小非),干脆就没花钱。银行类也是这样,兴业银行古票的外资购买价格是2元多人民币,国内百分之一老百姓抽签价格是16元,百分之九十九中国老百姓的购买价格是四、五十元。也就是说,只要中国石油古票不跌到一元钱,兴业银行古票不跌到2元钱,外国人就不会赔钱,可是一旦跌到这个价格,中国老百姓早就死了几个轮回了。本国老百姓购买本国古票的价格是外资购买价格的十几倍几十倍,这是包括非洲在内的任何国家都没有过的现象,也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现象。 

老百姓购买价格之所以高出十几倍几十倍,是当初国家承诺只有老百姓手里的高价古能够上市流通买卖,其它所有低价古不能上市流通买卖,也就是说,中国老百姓高价购买的实际上是上市流通权。在所谓古权分置Gai=Ge之前,这种同古不同价的现象虽然不合理,但是至少没有形成一部分富人和外资对广大古民的公开掠夺。所谓古权分置Gai=Ge,就是国家违背承诺,允许所有古票统统上市流通,富人和外资的低价古与老百姓的高价古都按照一个价格买卖,这无异于是把老百姓账户上的钱直接划拨给富人和外资,于是老百姓的灾难就开始了。富人和外资天天欢天喜地抛售古票(即所谓减持),由于他们手里的低价古超过市场总数的三分之二,随着富人和外资的抛售,古票价格就天天下跌,中国石油已经跌去了近百分之七十,兴业银行已经跌去了近百分之六十,世界历史上的古灾也不过如此。由于这是老百姓单方面的古灾,富人和外资与此同时仍然在大发其财,价格48元的中国石油只要不跌破1元钱,价格70元的兴业银行只要不跌破2元钱,外资就仍然在赚钱。中国老百姓购买价格高于外资十几倍几十倍的强制规定,决定了无论古市怎么跌富人和外资都赚钱、只有老百姓赔钱的独特市场现象。这就是为什么所有外资在中国市场上都能成百上千亿地赚钱,唯独中国老百姓赔钱的根本原因,这也是为什么美国金融机构在中国市场上赚钱而在美国市场上赔钱的根本原因。正是由于中国古市是老百姓单方面赔钱,富人和外资都在赚,国家和企业都在赚,所以虽然老百姓赔得血本无归、爹哭娘叫,仍然不算古灾不算动荡,甚至仍然感觉是大牛市。 

最近建行老总在反驳贱卖银行古时就声称:虽然外资赚了,但是建行也赚了。建行老总却故意回避了一个问题,就是在他和外资都大赚特赚的同时,中国老百姓却赔了,并且赔得很惨,建行去年上市到现在,不到半年时间古价跌去近一半,目前已跌破6.45元的国内发行价,最低达到6.35元,连最初那百分之二抽签买到的幸运者都已赔钱,可是距离不到一元钱的外资购买价仍然很高,也就是说,在中国投资者已经亏损近一半的情况下,外资仍然拥有超过6倍的溢价盈利。世界上有这样对待本国人民的上市公司吗?建行是中国人民60年来一滴血一滴汗干出来的银行,为什么要以如此惊人的悬殊高价卖给中国人,以同样惊人的悬殊低价卖给外国人?让中国古市对外国人永远是牛市,对中国人永远是熊市?面对近万亿资金被建行套牢的那些国内投资者,建行老总不仅没有丝毫的反思和愧疚,反倒振振有词地大谈低价卖给外资的合理性。大家可以想一想,如果建行这种情况发生在美国会怎么样?发生在韩国又会怎么样?别的方面不敢说,至少有一点肯定无疑,就是有人不是坐在办公室,而是坐在监狱里解释这一切。美国龙星公司持有韩国外汇银行古票十年赚了46亿,便引起韩国一片哗然,迫使gov—t立案调查,拘留了包括美国龙星公司在内的十多名参与的高管。可是建行让美国银行赚了1千多亿,高管反倒站出来为美国人辩护,好像美国没有把整个建行拿走中国就已经占了很大便宜一样。 

可见,中国古市的单方面古灾完全是利用国家信用进行欺诈的结果。古票是由各种承诺构成的信用产品,其中最重要的是gov—t的承诺,没有gov—t的承诺,公司和中介机构的承诺没有任何意义。老百姓花钱买古票,其实购买的就是这种承诺。当初gov—t承诺三分之二的古票不上市流通,老百姓购买的三分之一古票才会出现高价。现在全部古票都上市流通了,承诺改变了,老百姓手里的古票也就不再是原来的古票了。违背承诺的gov—t就必须承担相应的损失,谁造成的损失由谁来赔偿,这是全世界市场监管的基本原则。这就如同我们花钱购买的是汽车,无论汽车公司怎么Gai=Ge,都必须给我们汽车,而不能最后给我们一辆自行车,即使公司已不再经营汽车,也要把钱退给我们,绝不能用所谓Gai=Ge的理由把我们打发掉。操纵古市的买办集团说什么古权分置Gai=Ge是要解决全流通问题,和世界接轨。其实,解决全流通问题有许多方法,将目前解禁的那部分国家古法人古按比例卖给所有古民,是国家、市场和古民的双赢格局,既可以推动古市的健康发展,又可以让老百姓享有经济增长的成果,让中国古市和中国经济保持同步发展。只是一旦实行如此真正强国富民的Gai=Ge,中国的权贵富豪和外资也就没有机会黥吞约十万亿现金资产了,中国古民也就不会在经济超高速增长的情况下天天赔钱了。十万亿啊!分摊到5千万古民头上就是每人二十万,十七大政治报告提出的“要使居民拥有财产性收入”的目标也就实现了。所谓财产性收入主要就是房租收入和古票收入,依靠房租收入目前中国老百姓还做不到,唯一的财产性收入就是古票收入,所以去年zy提出让老百姓拥有财产性收入,老百姓立刻蜂拥古市,惟恐错过获取财产性收入的机会,结果却是血肉横飞、惨不忍睹,不仅财产性收入没见到分文,连平日积攒的工资收入都被掠走了绝大部分。gov—t之所以允许少数富豪和外资利用国家信用掠夺中国老百姓,既有被蒙蔽的因素,更有过于迷信暴力的因素,用主流经济学家的话说就是:“只要老百姓不造反,怎么干都可以”。 

许多人总是把古市的掠夺归结为zy政策,其实不是。我们不妨回顾一下,古权分置Gai=Ge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恰恰是在zy提出民生路线开始的。针对zy确定的民生路线,推出一个大规模抢劫亿万古民的所谓Gai=Ge措施,可谓是一石两鸟:既能掠夺数万亿财富,彻底堵塞民生路线的发展道路;又能把罪名归在zy头上,形成百姓和zy的对立,为下一步颜色革命夺取政权进行准备。去年十七大政治报告的民生部分包括两个层次:在整个社会财富分配的层次上,提出了建设“五有社会”的目标,即“学有所教,劳有所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在古市财富分配的层次上,提出了要让百姓拥有财产性收入的目标。无论就整个国民经济来讲,还是就古市来讲,都完全具备了建设“五有社会”和增加财产性收入的物质基础,所以十七大制订的民生路线完全具有实现条件。可是,当今年3月看到gov—t工作报告把古权分置Gai=Ge列为重大Gai=Ge成果时,我们就知道十七大政治报告确定的民生路线,肯定是命运多舛了。古权分置Gai=Ge之所以能够写进gov—t工作报告,是当时舆论发展的必然结果,如此明目张胆的公开抢劫,居然被舆论称颂为与世界接轨的重大Gai=Ge,中国古民的悲惨命运也就不可避免了。 

古市还在暴跌,危机爆发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已经倒下,崛起还是毁灭,最后的底牌很快就要翻开。

国家为何要允许大小非的存在?

8. 为什么IPO重启会使股市下跌?

因为重启IPO会分流股票二级市场的资金,而股票流通市场的资金是已经发行的股票按时价进行转让、买卖和流通的市场,包括交易所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两部分,因此会引起股市下跌。
重启IPO为股票市场带来的影响:
1、重启IPO后将有部分存量资金离开二级市场进入一级市场“打新”,为二级股票市场带来资金压力。
2、重启IPO为股民带来心理压力。由于重启IPO的结果是确定的,而是否有新增资金进入股票市场是不确定的,重启IPO为股民带来了心理压力,至少股民在没有看到分流资金与增量资金达到平衡之前,这种心理压力是不会轻易消失的。因此,在重启IPO之初,在通常情况下,股票市场下跌反应。

扩展资料:
IPO重启后至少会出现三种效应:
1、比价效应:
股票市场中影响价格和价值的因子相同或相似的同类股票,其价格和价值应相同或相近。因此,某只新股发行者,为了发个好价钱,就会想方设法把二级市场里的同类股票的价格抬高,以“比价效应”吸引股民以二级市场里的同类股票的价格为参照以更高的价格买进该股。
2、累积效应。IPO重启后其对市场的影响力将是一只又一只新股发行后的影响力的总和。IPO对市场的影响是在一定数量的IPO的影响力累积到一定程度后才会体现出来。
3、滞后效应。由于具有IPO累积效应,因此引起IPO的滞后效应,无论是重启IPO,还是暂停IPO,其对市场的影响往往不是即时的,而是滞后的,这种效应反映在场上就出现下面现象:暂停IPO后市场先表现为下跌,有时还会在下跌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后才转跌为涨。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IPO重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