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让股票收益的可预测性消失了吗

2024-05-18 21:08

1. 学术研究让股票收益的可预测性消失了吗

不可能,没有任何研究可以让股票的预测性消失。
股票对应的是企业,对应的是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就这一点而言,没有任何人可以直接预测到结果。
事实上,对于股票的研究,有许多因为脱离了对企业基本情况的分析,反而是天方夜谭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这很像目前市面上许多关于炒股投资的书籍一样,繁多的书目通常只是为了博取眼球赚取收益,对于投资并没有什么真正的帮助。

学术研究让股票收益的可预测性消失了吗

2. 马忠的学术研究

一、近5年发表的学术论文(1)“基于剩余收益模型对股票收益的预测能力研究”,《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香港理工大学.清华大学合办,牛津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期。(2)“金字塔结构对自愿性信息披露程度的影响:来自家族控股上市公司的验证”,《会计研究》,2007年1月(一类)。(3)“金字塔结构下最终控制人的盘踞效应与利益协同效应”,《中国软科学》,2008年1月, (一类)。(4)“金字塔结构下多个控制性大股东的制衡效应”,《中国软科学》,2007年5月,(一类)。(5)“英国铁路路网公司的管制体系与业绩分析”,《铁道学报》,2003年8月,(一类)。(6)“Ownership Structure and Internal Capital Market in China listed Corporations”,《Australia Journal of Corporate Law》,2004年1月,(一类)。(7)“MBO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治理结构的影响”,《中国软科学》,2004年2月,(一类)。(8)“The international capital market in Chinese business group affiliations of the listed corporations”,2004年国际会议论文,ISTP检索号(101),(一类)。(9)“Stock returns predicting power based on residual income valuation model: An empirical study on Chinese stock market”,2005年国际会议论文,ISTP检索号(290),(一类)。(10)“Agency costs of ultimate controlling shareholders: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Chinese family controlled listed corporations,2005年国际会议论文,ISTP检索号(288),(一类)。(11)“Tunneling of ultimate controlling shareholders in pyramidal ownership structure” ,2006年国际会议论文,ISTP检索号(30),(一类)。(12)“Controlling balance of multiple large shareholders of china“s listed corporations in pyramidal ownership”,2007年国际会议论文,ISTP检索号(292),(一类)。(13)“Ownership and control of China family listed corporations”,2003年国际会议论文,ISTP检索号(119),(一类)。(14)“An alternative analysis of the failure of Railtrack”, 2005 Business & Economics Society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15)“中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现状及影响因素”,《中国国情国力》,2008年8月,CSSCI期刊源,(一类)。(16)“Analysis of the effects of executive stock options on incentive efficiency in firms at the China“s GEM” ISTP检索号(292),(一类)。(17)“浅议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来源及防范” 《中国软科学》,2002年1月,(一类)。(18)“Ownership and control structure in China family listed corporations”,USA-China Business Review,2003年6月,(一类)。(19)Can the efficiency of non-financial capital use be measured? Applying the sustainable value approach to Chinese companies,2009年国际会议论文(20)The impact of stock right structure to performance of listed companies based on ultimate ownership,2007年国际会议论文(ISTP)ISBN: 978-7-88358-080-5(21)Diversification Discount of Chinese Listed Corporations: Empirical Evidence Based on Agency Theory, 2007年国际会议论文(ISTP) ISBN: 978-7-88358-080-5二、近5年主持的科研课题(1)金字塔形股权结构对信息披露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B07C0020)(2)公司治理结构、多元化与企业价值关系研究校科技基金,北京交通大学科技重大基金项目,(B07C0020)(3)终级所有权、控制权与公司治理结构,财政部会计重点科研招标项目,(JG2004I0020),(结题被评为“优秀”)(4)网络型公共设施企业治理结构,北京交通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B05J0260)(5)拟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投向研究,横向课题,(B08L0350)(6)构建基于《萨班斯》法案的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研究,横向,(JG2005L0553)三、获奖项目学术著作:《金字塔结构下终极所有权与控制权研究》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2009年

3. 学术论文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什么是论文 
是专门针对一个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讨论的文章。 
一般讲,这个问题都是很复杂的,很大的,比较重要,或者有新发现的问题。 
再大一些,可以叫做“课题”。 
论文可以很多人一起完成,也可以由一个人来完成。 
一般大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的获得都要通过论文答辩,就是导师会针对你的论文来问你一些问题,请你回答,根据你的回答和论文情况来看你是否有资格获得学位。 

什么是学术论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VDC 001.81、CB 7713-87号文给学术论文的定义为: 
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的知识和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 
在社会科学领域,人们通常把表达科研成果的论文称为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具有四大特点:①学术性 ②科学性 ③创造性 ④理论性 
①学术性: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学术”,所谓学术,是指较为专门、系统的学问。所谓学术性,就是指研究、探讨的内容具有专门性和系统性,即是以科学领域里某一专业性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当然也有的学术问题,仅凭一个专业的知识解决不了,就会由两个或几个专业的专家联手合作研究,运用各自的专业知识,解决一个学术问题,写出学术论文。例如夏商周断代问题,单靠历史学家就解决不了,于是调集古文字学家、天文学家、考古学家等等多学科专家共同研究,再写出科学论著。学术论文从选题上说有很强的专业性。如《唐代中书门下体制下的三省机构与职权》、《中苏条约中的利益冲突及其解决》、《论宋太宗》等单从题目上看就有很强的专业性。相反,如《我所认识的启功先生》、《假期:少儿看电视悠着点儿》等等单从题目上看就没有专业性。 
从内容上看,学术论文更是富有明显的专业性。学术论文是作者运用他们系统的专业知识,去论证或解决专业性很强的学术问题。有时候,单纯从题目上还难以判断是否学术论文,必须从内容上加以辨别。如2001年是辛亥革命90周年纪念,我国主要大报都发表社论,虽然它也谈历史问题,但主要着眼于现实,这就不是学术论文,而是议论文、政论文。如果某个历史学专家从历史学的角度研究辛亥革命的某个问题就是学术论文了,如《历史研究》2002年第一期发表的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源的文章《张汤交谊与辛亥革命》,分析立宪派的两位代表人物张謇与汤寿潜在辛亥革命时期在各项革新事业中的贡献,这就是学术论文了。再如关于破除迷信的论题,可以写成政论文或思想评论,但如果由一位地理学家运用地理知识去论证“风水术”的古代科学与封建迷信并存一体的特点,这就不是一般议论文,而是学术论文了。如果从心理学角度剖析“算命术”和“占卜术”,也很可能成为一篇心理学专业性较强的学术论文。所以从内容上看是否有明显的专业性是学术论文和一般议论文最重要的区别所在。 
从语言表达来看,学术论文是运用专业术语和专业性图表符号表达内容的,它主要是写给同行看的,所以不在乎其他人是否看得懂,而是要把学术问题表达得简洁、准确、规范,因此,专业术语用得很多。 
② 科学性: 
科学性是学术论文的特点,也是学术论文的生命和价值所在。开展学术研究,写作学术论文的目的,在于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探求客观真理,从而促进科学的繁荣和发展,这就决定了学术论文必须具有科学性。 
所谓科学性,就是指研究、探讨的内容准确、思维严密、推理合乎逻辑。 
学术论文要做到科学性,首先是研究态度的科学性,这就是老老实实、实事求是的态度。我们要以严肃的态度、严谨的学风、严密的方法开展学术研究。从事社会科学研究,就必须从大量的材料出发,通过分析材料得出结论。而不能先有结论,再找材料去论证。从事实验研究,就应对课题进行系统的多方面的实验,从大量的实验数据中分析综合,得出正确的结论。 
现在为已经去世的人写传记之风很盛,尤其是当代人物,某位干部去世了,其子女或许搞到一笔钱,就物色某个人,请他为其亲属写传纪。有的人就为尊者讳,任意拔高,违背史实,歪曲史实,这就不是科学的态度,用这种态度写出来的传记,必然科学性不强。 
态度的不端正主要表现为:有的人为了沽名钓誉,哗众取宠,故意歪曲事实,标新立异,甚至伪造事实,提出所谓新观点。如英国一位曾经名扬四海的研究者,“深信理论无误而编造数据”;前苏联的一位女科学家为了使自己声名显赫而虚构“细胞起源”的假实验。也有的人为了达到某种私人目的,窥测方向,看风写文章,不管真实情况如何,专门看权威者的意向,完全以某一权威的是非为是非,这也不是一种科学的态度。而不是科学的态度,就不可能写出具有科学性的文章来,例如毛泽东同志对李白与杜甫的态度不同,更喜爱李白而不太喜爱杜甫。郭老知道后,在他的著作《李白与杜甫》中,就扬李抑杜,从而使这本著作的科学性就打了折扣。 
学术论文要做到科学性,其次是研究方法的科学性。也就是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去进行科学探讨。科学性在思唯方式上的重要表现就是逻辑性。王力先生说:“撰写论文,第一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运用逻辑思维,如果没有科学头脑,就写不出科学论文,所谓科学头脑,也就是逻辑的头脑。”(引自《谈谈写论文》见《怎样写学术论文》PS.北大出版社1981年) 
有些史学论文在评价历史人物时,用简单化的方法,好就是绝对的好,坏就是绝对的坏,这都是缺乏科学性的,因为这不符合事实。历史人物是复杂的,我们不能用简单的方法去评价他,一定要实事求是。有几分功就肯定几分功,有几分过就指出几分过,这才是科学的。 
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就是先用归纳法,再用演绎法,而不能反过来。要从大量的具体材料去归纳,从个别到一般,以归纳为基础,再作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对结论还要多设疑问,反复思考论证,凡是先有结论,再找材料的研究,都是反科学的研究方法。 
学术论文要做到科学性,第三是内容的科学性。什么样的内容才符合科学性?这就是论点正确,概念明确,论据确凿充分,推理严密,语言准确。 
论点(观点)即学术研究的成果结论,这个结论应能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律,揭示客观真理,符合客观实际,经得起实践验证,经得起推敲和逻辑推理。 
论文中概念的外延、内涵要有明确性、准确性和确定性,不能模糊不清,也不能随意更换概念。 
论据要确凿充分,不能使用孤证就轻率得出结论,更不能歪曲材料,伪造材料。 
推理严密就是论据和论点有机联系而无懈可击,假想推断要有严密的逻辑性,有些考证需要类比,也要注意类比的可比性与可靠性。 
③ 创新性: 
创新性被视为学术论文的特点之一,这是由科学发展的需要决定的。 
科学研究是对新知识的探求。如果科学研究只作继承,没有创造,那么人类文明就不会前进。人类的历史就是不断发现、不断发明也就是不断创新的历史。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创新精神,这个民族就要衰亡。同样,一篇论文如果没有创新之处,它就毫无价值。 
学术论文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 填补空白的新发现、新发明、新理论。人类的科研活动,主要是发现活动和发明活动。发现是认识世界的科学成就。把原来存在却未被人们认识的事物揭示出来,就是发现。如居里夫人发现镭,考古学家发现恐龙化石等。科学发现为人类的知识宝库增添财富,使科学得到发展。发明是改造世界的科技成就,运用知识发明出对人类有用的新成果,成为直接的生产力,如蒸汽机、电子计算机等等。新理论是一种自成系统的学说,它对人类的实践具有巨大的理论指导意义。如马克思的《资本论》,李四光的“新华夏构造体系”、邓小平理论等。 
B. 在继承基础上发展、完善、创新。创新离不开科学继承。有不少研究成果,是在继承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继承基础上的发展,也是一种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发展。如日本彩电,继承了三分欧洲技术、七分美国技术,在综合国际300多项高新技术基础上,创造了更先进的日本技术。电子计算机也是经过一代又一代的继承、创新,不断发展,至今仍以日新月异的速度更新换代。邓小平理论也是在继承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创造性地发展了社会主义理论。 
C. 在众说纷纭中提出独立见解。开展科学研究过程中,学术争鸣是不能避免的,参加学术争鸣切忌人云亦云,应对别人提出的观点和根据给以认真的思辨,并积极参与争鸣,大胆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和立论根据。对活跃思维,产生科学创见做出一点贡献,也是一种创造性。 
D. 推翻前人定论。由于人们在探究物质世界客观规律过程中,总是不能一下子穷尽其本质,任何学派的理论、学说,都不是尽善尽美的正确。研究者对研究对象的认识和研究者本人的知识结构,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局限性,他们研究而得出来的结论,即使当时被认为是正确的,但随着历史发展,科学进步,研究手段的更新等,很可能会发现这些定论存在着问题。所以,对待前人的定论,我们提倡继承,但不迷信,若发现其错误,就需要用科学的勇气去批判它、推翻它。科学史上这类例子太多了,这也是一种创新。 
E. 对已有资料作出创造性综合。之所以这也是一种创新,就在于作者在综合过程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引导人们去解决问题。 
当今世界,信息丰富,文字浩瀚,能对资料作分门别类的索引,已经备受欢迎,为科学研究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而整理性论文,不仅提供了比索引更详细的资料,更可贵的是整理者在阅读大量的同类信息过程中,以他特有的专业眼光和专业思维,做出筛选归纳,其信息高度浓缩。整理者把散置在各篇文章中的学术精华较为系统地综合成既清晰又条理的问题,明人眼目,这就是创造性综合。这种综合,与文摘有明显区别。这种综合需要专业特长,需要学术鉴赏水平,需用综合归纳能力,更需要发现具有学术价值问题的敏锐力。 
我们应积极追求学术论文的创造性,为科学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我们应自觉抵制“人云亦云”或毫无新意的论文,也应自觉抵制为晋升职称而“急功近利”、“鹦鹉学舌”地去写那些重复别人说过的,改头换面的文章。将论文写作当作晋升职称的“敲门砖”,这是学术的悲哀。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一篇学术论文的创造性是有限的。惊人发现、伟大发明、填补空白,这些创造绝非轻而易举,也不可能每篇学术论文都有这种创造性,但只要有自己的一得之见,在现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增添一点新的东西,提供一点人所不知的资料,丰富了别人的论点,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对学术做出了贡献,就可看做是一种创造。 
④ 理论性 
学术论文与科普读物、实践报告、科技情报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具有理论性的特征。所谓理论性就是指论文作者思维的理论性、论文结论的理论性和论文表达的论证性。 
A. 思维的理论性。即研究者对研究对象的思考,不是停留在零散的感性上,而是运用概念、判断、分析、归纳、推理等思辨的方法,深刻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和规律,经过高度概括和升华,使之成为理论。 
进行理论思维,把感性认识变成理性认识,实现认识上的飞跃,不是轻而易举可以做到的,这需要花大力气、下苦功夫。有的人因时间紧迫,或因畏惧艰难,在理论思维上怯步,以致把学术论文写成罗列现象,就事论事,从而使学术论文失去理论色彩,其价值也就大为逊色了。 
B. 结论的理论性。学术论文的结论,不是心血来潮的激动之词,也不是天马行空般的幻想,也不是零散琐碎的感性偶得。学术论文的结论是建筑在充分的事实归纳上,通过理性思维,高度概括其本质和规律,使之升华为理论,理性思维水平越高,结论的理论价值就越高。 
C. 表达的论证性。学术论文除了思维的理论性和结论的理论性外,它还必须对结论展开逻辑的、精密的论证,以达到无懈可击、不容置疑的说服力。 
在弄清什么是学术论文之后,我们对史学论文就好理解了。

学术论文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4. 什么是学术性

在符合学科本身要求的边界范围内、以该学科特定的概念或范畴来解说问题以阐述自己的思想。
学术是指系统专门的学问,也是学习知识的一种,泛指高等教育和研究,是对存在物及其规律的学科化。出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史记·张仪列传》。
1755年费城学院学术及慈善学校是第一次学术界创办世俗机构。1819年创立弗吉尼亚大学所建立的组织学院及大学的标准沿用至今。

扩展资料:
一、组织结构
学术常以学科和领域来划分。
随著时日变迁,人类不断修订及开创学科和领域。自启蒙时代,学术领域变得越来越专门,研究的范围划分得越来越小。因此跨领域的研究常常得到今天学术界的奖项。
这也使实际行政及资助上制造困难。事实上,过往很多跨领域的研究后来变成了今天的专门领域,譬如认知科学。简而言之,这就是学术内部分化的历史进程。
很多学术机构在行政结构上反映了学科的划分,例如不同领域的课程或学部或学院。纵然有些重叠的部分(学院成员、研究及行政人员),通常每一个学院都拥有各自的的行政及财政拨款。
再者,学术机构一般都有整体的行政结构,没有单一学院、学科及领域所能够控制。学术自主是学术事业及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保证学术界相对地免受政治和财政压力。
二、资格和学位
学位是授予那些完成主要学术课程及资格。按典型的顺序,学生完成了学士学位,接著完成硕士学位,最后才完成博士学位。这最 近才在欧洲被规范为波隆纳过程的一部分。
虽然在某些专业及创意领域中只有一个硕士学位的老师及学者是十分常见,但在很多其他的领域中拥有博士学位及其他终极的学位的研究员及教授才是比较常见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学术

5. 学术造假的危害,请分层陈述、要求条例清晰。

1。对于学生而言,伤害学习热情,打击学习积极性
2。对于其他研究学者而言,学术造假的人破坏了学术环境,对守规矩的人造成不公平竞争,从而容易导致恶性循环
3。对整体的研究领域而言,学术造假会使研究成果与正确的结果背道而驰,会使整个研究领域的权威性和严谨性遭受到毁灭性的打击

学术造假的危害,请分层陈述、要求条例清晰。

6. 研究股票价格波动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

您好!我国股票市场经过十年建设,在金融领域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股票市场的建立和发展,为推动我国经济改革,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股票市场的运行机制仍不成熟,交易量和价格经常大起大落,呈现不稳定的特征。 股票市场在一国经济生活中所占据的地位,是由股票市场自身具有的功能所决定的。首先,股票市场充当连接筹资者和投资者的桥梁。在股票市场上,筹资者发行股票,可以获得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而股票投资的流动性又为投资者提供了理想的投资方式。不同的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对风险和收益的偏好,灵活地进行投资组合,承担不同的预期收益和风险。其次,股票市场发挥配置资源的重要功能。上市公司之间存在着所属行业、经营管理水平等的差异,这些差异在股票市场上表现为整个市场资金从增长停滞的行业流向技术先进、成长性好的新兴产业。社会资金追逐那些优秀公司的股票,上市公司之间实现相互兼并、资产重组。这样,资金使用效率得到提高,社会经济得以发展。 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变化,以及资金在各行业之间流动,股票市场产生在一定限度内的波动是正常的。但是,我国的股票市场波动性过强,投机气氛浓厚,整个市场缺乏效率。股票市场缺乏效率,稳定性差不仅影响其重要功能的发挥,甚至危及到本身的进一步发展。 股票市场的效率,是指股票市场调节和分配资金的效率,即股票市场将资金分配到最能有效使用资金的企业的能力。效率市场假说理论根据股票价格反映的信息不同,将股票市场划分为三种:“弱式有效市场”、“半强式有效市场”、“强式有效市场”。其中,在强势有效市场中,股票市场价格不但充分反映了一切可获得的公开信息,而且能迅速反映全部非公开的有关信息,任何投资者都无法利用任何信息(包括内幕信息)获得超额收益。 在我国的股票市场中,内幕交易、证券欺诈等行为屡见不鲜,价格反映信息的机制被扭曲。在这样一个效率低下的市场中,信息不对称严重,市场参与者投机甚于投资,市场的不稳定性被进一步加大 。 WP=3我国股票市场不稳定的核心在于缺乏效率,而影响股票市场效率的因素归纳有三:市场制度,市场结构和市场参与者。其中市场制度是起基础性作用的因素。市场在规定了一定的制度规范后,市场就形成一定的结构,市场参与者也就具有了一定的特点。而制度一旦发生变革,必然会引起市场结构和市场参与者行为的变化。 综上所述,本文将从股票市场制度入手,研究各种制度下的市场效率以及市场结构的成因,市场参与者的相应反应,和这些反应给市场稳定性带来的影响。笔者也希望通过市场制度的改进,实现提高股票市场效率,消除市场不稳定性的目的。 上述内容简要说明了本文的主题,具体将分成三个部分逐一论述。 第一部分 中国股票市场不稳定性 股票市场的波动在一定程度内是正常的。这与证券市场本身的固有缺陷有极大关系。证券业是一个信息偏差特别突出的行业,由于证券市场始终存在着信息不完全,证券市场主体间信息不对称,股票价格形成时,投资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博弈关系。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 贝叶斯-纳什均衡 ”最有可能被集体中的参与人采纳。也就是说,投资者是否买卖股票的行为最有可能由其他投资者买卖股票的概率决定,而不是由上市公司价值或其他因素决定。然而,通过文章对不稳定性衡量指标的逐个罗列,不难发现,与外国股市各指标相比,中国股市不稳定性过强,价格与价值长期严重背离,其波动区间已远远超出了博弈论的解释范围。本文选择了深市16只个股作为抽样样本,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基础上对深市的结构性价格波动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股市系统风险水平高,为一般成熟市场系统风险水平的两倍左右。从个股的系统性风险的分散度上看,β参数的分布区间过窄,中国股市个股股价之间联动效应强。 股票市场整体系统风险过大,现代投资组合理论在这里失去意义,股票更多的是充当投机活动的媒介,又助长了市场的不稳定。 股票市场稳定性差带来的危害是多方面的。首先,它不利于以信用经济为基础的股票市场本身的发展,也使股市失去晴雨表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它还扭曲了价格信号,降低了股票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削弱了筹资、转制、定价等本身应有的功能。 WP=4第二部分 中国股票市场不稳定性的原因 通过第一部分的分析,可以得出:股票市场要想消除过多的不稳定性,发挥其筹资功能和资源配置功能,前提是市场必须有效率。股票市场制度是影响市场效率的重要因素,因此该部分的研究内容着眼于股票市场制度上,力求从制度因素上找出最根本的问题。 1.上市与发行机制 笔者首先简单介绍股票发行的两种监管制度:注册制和审核制。随后具体到我国的股票发行制度,分析了以前股票发行核准制下存在的缺陷,同时通过分析股票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分割的现状,指出这些弊端的根源出于制度的不完善。 2.股权结构分割 由于我国股票市场发展初期定位于为国有企业筹集资金,这种定位造成股票市场的发展片面强调筹资功能而严重影响了资本资源优化配置功能的发挥。祝炒股赚大钱!

7.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和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4.按照专业划分

按照专业和用途的不同,分为普通研究生和特殊类研究生。

(1)普通研究生

根据我国的有关规定,普通硕士教育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授予学位的类型主要是学术型学位。

目前,我国学术型学位按招生学科门类分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等12大类,12大类下面再分为88个一级学科,88个一级学科下面再细分为300多个二级学科,同时还有招生单位自行设立的760多个二级学科。普通硕士的招生考试主要是年初的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简称“统考”),被录取后,获得研究生学籍。毕业时,若课程学习和论文答辩均符合学位条例的规定,可获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2)特殊类研究生

特殊类研究生,即专业学位研究生。目前,我国经批准设置的专业学位已达15类。专业学位教育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一种形式。区别于一般意义上侧重理论、学术研究的研究生教育,专业学位教育旨在针对一定的职业背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①特殊类研究生相关知识

a.专业学位和通常所说的“硕士、博士学位”的异同

我国于1981年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当初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授予学位的类型主要是学术型学位。就研究生的学位而言,就是大家通常所说的“硕士、博士学位”。20世纪90年代初,为了加速培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的高层应用型专门人才,设置了专业学位。

专业学位的职业指向性非常明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专业学位设置审批暂行办法》规定,专业学位为具有职业背景的学位,为培养特定职业高层次专门人才而设置。

专业学位分为学士、硕士和博士三级,但大多只设置硕士一级。各级专业学位与对应的我国现行各级学位处于同一层次。专业学位的名称表示为“XX(职业领域)硕士(学士、博士)专业学位”。

b.专业学位教育的学习方式

专业学位教育的学习方式比较灵活,大体可以分为在职攻读和全日制学习两类。

比较简单的区分办法是:招收在职人员、以业余时间学习为主的专业学位考试通常在每年的10月份进行,名为“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简称“联考”;招收全日制学习学生的专业学位考试与每年年初举行的“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简称“统考”)一起举行。

c.专业学位的招生条件

专业学位招生条件的最大特点是,要求报考者有一定年限的工作经历,一般要求本科毕业,有的专业要求报考者具有学士学位。绝大多数专业学位要求在职人员报考需经所在单位或相应管理部门的同意,有的甚至要求所在单位推荐等。但也有例外,比如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中的软件工程领域也面向应届大学毕业生招生。

d.专业学位的招生考试

专业学位的招生考试有10月份的“联考”和年初的“统考”。两大国家级别的考试都有规定的考试科目,各专业学位的考试科目有所不同。对此,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办每年都会在发布报名信息时公布相关方案。联考以外的科目,由各招生单位自行命题、阅卷,其中有的考试是与联考科目同时进行。

e.专业学位的招生名额

不管是10月“联考”这一批,还是年初“统考”的这一批,招生单位的招生名额都必须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

相对来说,10月“联考”的招生名额更加宽裕些,有的甚至是由招生单位自定。但由于要保证教育质量,因此拥有自定招生名额权利的招生单位并不会来者不拒,而是根据自身的教育资源和生源情况来确定招生名额。

另外,有的专业学位招生对于来自某些领域的学生有一定的招生额度限制,比如公共管理硕士,《关于2004年招收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非政府部门人员的录取比例一般不超过本校当年录取限额的20%。

“统考”的招生名额则是被纳入高校每年的研究生招生总计划中。

f.专业学位的录取分数线的划定

10月“联考”的录取工作由各招生单位自行组织,录取分数线由各招生单位自行划定,统一公布。各招生单位根据考生入学考试成绩(含面试),择优录取。

1月“统考”的录取工作,则是先由国家教育部划定统一的复试分数线(按地区和专业),参加招生单位组织的复试的人员绝大多数是过线者。

g.专业学位教育证书

由于攻读方式不同,大多数专业学位教育只授予学位证书,没有学历证书(以下简称“单证”),但也有例外,例如工商管理硕士、法律硕士、临床医学硕士和博士、建筑学学士和硕士等,存在既有学位证书,又有学历证书的“双证”情况。大体来说,“统考”生是“双证”,“联考”生是“单证”。

②工商管理硕士(MBA)

a. MBA的含义

MBA全称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它源自美国的硕士学位。它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培养的是高质量、处于领导地位的职业工商管理人才,使他们掌握生产、财务、金融、营销、经济法规、国际商务等多学科知识和管理技能,有战略规划的眼光和敏锐洞察力。MBA学位是一种注重复合型、综合型人才培养的学位,是重视能力培养重于知识传授的学位。它教授的是面对实战的“管理”,而不是注重研究的“管理学”。它要求其毕业生有应变能力、预测能力、综合能力、组织能力,并能在风云变幻的世界市场和国际化竞争中不断发展,不断取胜。其课程内容涉及管理类、经济学类、金融、财务、法律等等,能力训练不光讲究组织、领导才能,也涉及以口才为依托的沟通能力、把握全局、进行敏锐思考、判断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等等。

在欧美发达国家,活跃着大批科班出身的MBA毕业生,MBA们是现代市场经济无可争议的骄子、宠儿。

b. MBA的发展

MBA教育在国外已经有了100多年的历史。作为管理教育的主体,是经过几十年教育和工商业实践的反复调整、检验、总结和完善才形成的。从1907年哈佛商学院建立至今,MBA走过了风风雨雨。1929年纽约股票暴跌严重打击了管理教育,而60年代末石油危机和经济衰退、使MBA受到严峻考验的同时也使它巩固了自己的地位。

90年代初期,新的挑战又摆在MBA面前,经济衰退,MBA教育改革不力使MBA毕业生麻烦不断。美国报纸的招聘广告上频频出现“MBA无需申请”,向MBA亮出了红牌。耶鲁大学近30%MBA毕业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加州大学的MBA则有15%离开学校后无人过问,结果导致申请进入商学院的人不断下降。改革和经济复苏又使MBA出现了复苏,到1994年底,平均每个学生在毕业后可得到2.74份合同,收入比1992年增加1/3。哈佛、斯坦福、哥伦比亚大学的MBA毕业生年收入首次突破了6位数。他们为西方经济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为MBA作了最好的宣传和证明。以美国极负盛名的哈佛大学商学院为例,据美国《幸福》杂志调查,哈佛商学院60%的MBA毕业生就职于全国最大的1 000家公司,20%的MBA生占据了500家公司总经理的宝座。几十年来,他们所经营和管理的企业成为全美乃至世界上声名卓著、资产雄厚的超级企业。他们在投资银行、高科技企业、咨询公司的高层领导中,担当着“台柱子”的角色。

c. MBA的培养目标

工商管理硕士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工商管理领域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更趋合理的知识结构以及较高的企业管理、经营决策素质和能力,熟悉我国工商管理的实际,能运用所学的理论和知识从事各项管理工作的实务型高级专门人才。

d. MBA对学生素质的要求

据国外研究机构调查,国外许多商学院对MBA入学新生的素质要求很高,要求学生“有雄心,有魄力,善思考,不怕挫折,不因循守旧,有不达目标决不善罢甘休的奋斗精神”。事实上,一个在学业中取得良好成绩的学生,并不意味他就更适合念MBA,能够成为优秀的管理人才。大致看来,一个好的MBA报考者,除了应具有一定的管理经验、对企业的实际情况有相当的体验认识之外,应当对所有学科(包括人文、科学)都有兴趣,而且发展比较平衡;对于社会和外界环境的变动,应当比较关心,并希望对世界、对社会有所贡献;愿意(并善于)和他人相处,并能够积极地在团队中发挥作用。当然,如果有比较好的领导才能,有影响他人的天赋,就更容易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

e.可招收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校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央财经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财经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燕山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山西大学、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辽宁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东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河海大学、江苏大学、苏州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厦门大学、福州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南昌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经济学院、山东财政学院、郑州大学、河南财经学院、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湘潭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西大学、海南大学、重庆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四川大学、贵州大学、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西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兰州大学、宁夏大学、新疆财经学院。

上述各高校,录取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考生时,只从参加“MBA联考”的考生中选拔,各校不再为该专业组织统考或单考。

③法律硕士(JM)

a.法律硕士的含义

随着国家的法制化进程,政法部门及社会其他部门都急需大批较高层次的应用型、复合型法律人才。法律硕士专业(简称“法硕”)学位教育应运而生。1996年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8所高校首批试点招收法律硕士专业研究生。1998年,又允许在职攻读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目前,经批准的培养单位共有48所。

b.法律硕士与法学硕士的区别

法律硕士是具有特定法律职业背景的专业学位,主要为立法、司法、行政执法、法律服务与法律监督部门以及经济管理、行政管理和社会公共管理部门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法学硕士是法学学位系列的一个层次。

我们通常所说的“考法律专业的研究生”一般都是指报考法学硕士。

c.法律硕士培养内容

法律硕士学制2年。教学内容与法学硕士有很大不同,侧重于实务方面。根据1999年修订的《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覆盖法律二级学科的主要内容,课程结构要体现应用型和复合型的要求,将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作为重要的培养任务和内容。职业能力包括法律职业思维方式和能力、法律职业行动方式和技能;

培养的主要内容为:

第一,对各种社会现象(包括案例)能够自觉地运用职业思维和法律原理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第二,较熟练地进行法律推理。

第三,熟练地把握各类诉讼程序,进行事实调查与取证。

第四,熟练地从事代理与辩护业务,从事非诉讼法律事务(如法律咨询、谈判、起草合同)以及法律事务的组织与管理。

第五,有起草法规的一般经验。

d.法律硕士的报考

2000年起,不再允许法律专业本科毕业生(含同等学力)报考,而只招收具有大学本科学历(或同等学力)的非法律专业毕业生。对于法律专业本科毕业生,鼓励报考法学硕士研究生。这项措施大大降低了考试的竞争压力。

e.法律硕士考试

2000年开始试行全国联考。2003年法硕招生入学考试中的初试科目由5门改为4门,政治理论、外国语、综合基础课(含宪法、法学基础理论、中国法制史)和专业基础课(含民法学、刑法学)。其中,政治理论和外国语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综合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等业务考试科目为全国联考科目。联考科目的考试范围和要求依据全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编写的《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考考试大纲》和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司法部法规教育司组织编写的《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考考试指南》

f.可招收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校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南开大学、河北大学、山西大学、内蒙古大学、辽宁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吉林大学、黑龙江大学、复旦大学、华东政法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南京大学、苏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安徽大学、厦门大学、福州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山东大学、烟台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湘潭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中山大学、海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贵州大学、云南大学、西北政法学院、兰州大学。

上述各高校录取该专业考生时,只从参加“法律硕士联考”的考生中选拔。各学校不再为该专业组织统考或单考。

④公共管理硕士(MPA)

a. MPA的含义

MPA即公共管理硕士(Ma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的简称,是以公共管理学科及其他相关学科为基础的研究生教育项目,其目标是为政府部门和非政府公共机构培养具有现代公共管理理论和公共政策素养、掌握先进分析方法及技术、精通某一具体政策领域的专业化管理者和政策分析者。

b. MPA的发展

MPA作为一种专业学位,最先在美国发展起来,至今已有大半个世纪的历史。现在,它已经在欧洲及其他国家流行,并发展成为可以把公共事务硕士、公共政策硕士都包含在内的包容性很强的一种专业硕士学位。MPA是一种应用性而非学术性的研究生学位,毕业生主要是到政府部门及政府的民间公共服务机构从事管理工作。在美国,MPA的毕业生主要是去地方、州、联邦政府机构,非营利的公共组织(各种社会中介组织、基金会、协会等),思想库或咨询公司等,也有一些在企业的人事、政策分析、行政部门工作。美国联邦政府中10%~20%的工作人员,公共政策领域中50%~60%的工作人员具有MPA或相近的学位。又如韩国、科长级以上公务员为1万人,其中30%通过在职学习获得了MPA学位。

c. MPA与MBA及行政管理的区别

d.公共管理不同于工商管理

MPA不同于MBA(工商管理硕士),通俗地讲MBA是一个专门为生意人设计的研究生学位,其目标是培养具有全球化意识的高级管理人才,以应付日益国际化的企业管理。而MPA培养的则是现代公共管理人才。

e.公共管理有别于行政管理

受工商管理学等一些现代管理学科的影响,公共管理学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理论与方法的同时更重视从管理学、经济学视角来研究管理问题,在重视定性分析的同时更强调定量分析。较之行政管理学,公共管理学的涉及面更宽,除了涉及政府部门的管理,还包括非政府的民间公益性组织的管理。

f. MPA的培养目标

造就德、智、体全面发展,德才兼备,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需要,能够担当起21世纪中华民族复兴的领导与管理重任的新型高层次公共事务、政府管理和政策研究与咨询的高级人才,为公共部门特别是党政机关和群众团体及企事业单位培养具有现代公共事业、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理论素养,掌握先进分析方法及技术,精通某一具体公共管理或政策领域的领导者、管理者、政策分析者及其他公共服务人才。

g.培养方式

全日制的MPA一般为一年半到两年。MPA项目的培养方式一般是校内课程学习与校外调研、实习相结合,课程学习占去大部分时间,大约2/3,问题研讨和实习约占1/3时间。

h.MPA考试

1999年5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了《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明确规定了公共管理硕士的招生考试形式。文件的第六条规定:招生考试采取全国授权单位联考的方式进行,统一命题,统一录取标准。考试科目有五门:政治理论、英语、管理学、行政学、综合知识(数学与逻辑)。

⑤教育硕士(EDM)

a.教育硕士的含义

1996年4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通过决议设置教育硕士专业学位(EDM),并于1997年开始招生试点工作。在短短几年时间里,EDM教育已得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领导及广大中小学校教师的普遍关注。EDM教育招生人数逐年增加,1998年全国招生人数为1 490人,2000年为3 700人,2003年已增加到6 970人,累计录取已达到2万余人。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在我国的设置,为中小学教师获取研究生学位开辟了渠道。虽然我国早已建有教师进修制度和机构,但是这种进修往往是零星的、不系统的,开设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师可以系统地学习新知识,掌握学科的前沿,得到教育研究的培养。

b.教育硕士与教育学硕士的区别

教育硕士与教育学硕士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学位,前者是职业性学位,在我国被称为专业学位,后者是学术性学位。专业学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与学术性学位有所不同。学术性学位的培养方式以研究性为主,学位课程只要求学习三到四门,最后以研究论文为主要成果;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则以课程为主,同时也要求撰写论文,一般需要学习十二门必修课和选修课。课程分为公共课和专业课两大部分,公共课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外国语。专业课依学科教学方向的不同而不同。

c.可招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校

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山西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渤海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延边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扬州大学、徐州师范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学院、安徽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烟台师范学院、聊城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科技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广西师范大学、西南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青海师范大学、宁夏大学、新疆师范大学。

⑥公共卫生硕士(MPH)

a.考试科目

政治理论、外国语(英语、日语、俄语)、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卫生事业管理学,共计4门。其中,政治理论考试及面试由各招生单位单独组织,时间自行安排,其余3门全国联考。

考试语种为日语、俄语的考生,只限报考中国医科大学、吉林大学。

b.联考考试大纲

《公共卫生硕士(MPH)联考考试大纲及考试指南》(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c.公共卫生硕士每年的招生考试是10月联考。

d.可招收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校

北京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第三军医大学、军事医学科学院、中山大学、第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山西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新疆医科大学、吉林大学、苏州大学、东南大学、中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⑦体育硕士

a.招生学科领域

设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竞赛组织、社会体育指导4个招生学科领域,每单位设招生领域一般不超过3个,且必须具有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授予权。

b.考试科目

政治理论、外国语(英语、日语、俄语)、体育综合(包括运动训练学、学校体育学和运动生理学)、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共计4门。其中,政治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考试由各招生单位自行组织,时间自行安排。

外国语(英语、日语、俄语)、体育综合全国联考,统一命题、统一考试。

考试语种为日语、俄语的考生,只限报考北京体育大学、东北师范大学。

c.联考考试大纲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全国联考体育综合考试大纲及指南》(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出版)。

d.体育硕士每年的招生考试是10月联考

e.可招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校

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大学、天津体育学院、河北师范大学、山西大学、沈阳体育学院、东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体育学院、苏州大学、南京体育学院、浙江大学、山东体育学院、福建师范大学、武汉体育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广州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和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8. 什么样的人适合搞学术?

1、意义迷失和价值迷失
近日,游学浙江大学期间,听中国留欧经济学会会长、爱尔兰中国研究所所长王黎明教授讲自己在外的求学经历与研究心得,鼓励后学者要立志成为渊博之士,渊博之士,对某一领域诸问题研究深刻且见解广博的谦谦之士也,交流期间,我向同场的瑞典哥德堡大学经济学郑京海副教授和王教授表达了一个疑问和困惑:
我们知道经济学、管理学的研究目标旨在经世济民,增进社会福利,推动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年轻赤诚多多学子们一开始的时候信心满满,对自己的研究有着美好的期待,觉得自己从事的研究很有意义,但一些研究结果出来后,却发现研究的很多问题以及研究过程本身对推动社会进步、改变社会问题方面十分微弱和无力,你要知道,社会问题依然如故,诸多的社会问题依然存在,社会并没有因你的边际生产而做出质量改进,学子难免疑问,我研究这么多,发表这么多,意义和价值在哪里?
这里的疑问和困惑,我想两位欧洲的学者也很难回答。精炼之,即年轻学子在现存的学术体制下的意义迷失和价值迷失问题。这里要讲一下母鸡下蛋的例子:2、母鸡下蛋
学术研究的本质和母鸡下蛋比较相似。一只母鸡在小的时候,在阳光、水、食物的良性的给养下慢慢长大,当长至六个月时,如食物充足、发育健康,则这只母鸡则会进入孕产期,慢慢开始下蛋,并且根据自身的身体发育情况,你会发现母鸡之间下蛋数目、鸡蛋大小、下蛋周期之间都是有差异的,有的母鸡下蛋小,数目也许多,有的母鸡下蛋大,但下的数目少,有的母鸡连续下蛋一段时间,便要进入孵蛋期的修养,孵化出一些小鸡,待小鸡长至两个月大,又进入下蛋期。这个道理养鸡的农民都知道,母鸡下蛋,是母鸡根据自身发育情况,在充分的阳光、水、食物供给的情况下的一种自然行为。农户养鸡,投之以食物和水,加上阳光,母鸡们便会慢慢长大,然后母鸡们便会陆续下蛋,而绝非是一群母鸡统一在一段时间下大小规格一样的蛋。假设农民要求母鸡们在一定的时间必须下一定数目和规格的蛋,母鸡们估计要造反不干。逼着母鸡下蛋的结果是,杀鸡取卵式的做法让母鸡们整天惶恐终日,再也无心下出阳光绿色的鸡蛋了。农户虽
从数量上得到了很多鸡蛋,但这些鸡蛋怕是良莠不齐的了,甚至很多坏蛋、笨蛋和臭蛋。
研究者从事学术研究,也需要良好的食物、水和阳光,假设一切正常,每个学者根据自身的积淀情况,慢慢成长,学术成果的产生,就像母鸡到了该下蛋的时候,自然而然的事情,不下则举得难受。思想的迸发和成果的产生,需要一定的制度供给和环境条件。否则,那就是逼着母鸡下蛋了。3、学术研究是贵族干的事
专业化的分工带了了职业化的差异,从事专门的学术研究已养活了全世界数以万计的学者了。有一个现象,别人看一学子写了几篇文章,学习劲道不错,言之凿凿:你很适合搞学术,应该读博士,应该做学者。殊不知,他们恰恰搞错了工具手段与价值目标的关系,学术研究永远乃手段,生活幸福才是目标,经济学讲理性的经济人的所有选择都是在成本收益分析下做出的决策。学者在国外以及曾经的中国,是很受人尊敬和崇高的职业,有着很高的社会地位。而今日之中国,治学的学者,包括很多的硕士生、博士生,却和清贫联系在一起。
硕士、博士生为了应付短期的考核和毕业,成为阶段性的学术研究者,连一个普通的本科生都知道的很多学术圈的规律,从事学术研究意味着较晚的投资回报和长期的清贫与坚守,优胜劣汰的结果让大量学习能力不足的人淘汰出高学历教育阶段,只要少数的学习精英不断进入研究生教育阶段。除了少数人愿意吃糠咽菜,忍受清贫也热爱学术研究外,大量的研究生生活在一个赤贫的体制下:一群穷学生,每月拿着几百到千来元的生活补助,整日仰望星空,追求真理,忍受着清贫与无奈,面临着就业的压力与科学产出(论文发表)的压力。所以应付短期的考核急功近利,粗制滥造,快餐生产,数量为王也就成为常态了。
无学术之独立,则无真理之张扬。国内的学术圈腐败,骂声一片,其实纯属正常,在这种逼着母鸡下蛋的体制下,一群穷学生拿着几百元的补助,要求整日仰望星空,追求真理,难道有七情六欲的人能在这个活生生的物质世界里经受得住房子、车子、老婆、孩子的长远差距和巨大压力?就能经受得住同龄人的高收入和父母承欢膝下的诱惑?能经受得住好工作和高收入的诱惑?4、适合搞学术的人应具备的条件
若你想搞学术或者别人说你适合搞学术,你只需要从以下条件对照自己:1、不为吃米而折腰,已经超越了物质需求阶段。已经生活富足殷实,不必担心潜心书斋看一年书而没有饭吃或者自己要赡养的父母和小孩没有饭吃。即这样的一群人,是有钱,有闲,有趣的人。
2、对物质麻木的人。当你的同龄人都荣耀光鲜,生活殷实富足的时候,你能忍受着吃糠咽菜,一无所有,还能发自内心的对你从事的研究事业说:我爱她。宗教徒是这样的人。
仔细审视下来,在转型之中国,就业压力考验着这个民族的智慧,年轻的学子,满足第一条和第二条的,凤毛麟角的,寥寥无几了。这也符合科学发展的基本规律,高质量的学术成果的产生,是一群不用为吃米而折腰的人热爱和执着的事业,是一种自然的良性产出。
,你很适合做国家总理或国家主席?”
我的感受告诉我,人生的很多选择没有并列,只有先后,很多的选择是被迫和无奈的选择,人生道路是走出来的,不是选出来的。很多时候没得选。家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要成为社会精英还是草根众生,需要个人不断历练,不断努力和不断学习,并不断调整和修正自己,人的成长是一个从不适合到适合的过程,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个人可以根据目标不断调整自己修正自己,不断学习和锻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