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改革主要是指哪些方面的改革

2024-05-17 00:35

1. 金融改革主要是指哪些方面的改革

推动具体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
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稳定期农村县域法人地位;
发挥好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在公共产品供给中的作用;
推出存款保险制度;
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健全中央银行利率调控框架;
创新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保持人民币汇率处于合理均衡水平,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
加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发展服务中小企业的区域性股权市场,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

金融改革主要是指哪些方面的改革

2. 金融改革主要是指哪些方面的改革

推动具体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
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稳定期农村县域法人地位;
发挥好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在公共产品供给中的作用;
推出存款保险制度;
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健全中央银行利率调控框架;
创新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保持人民币汇率处于合理均衡水平,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
加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发展服务中小企业的区域性股权市场,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

3. 如何看待中国金融体系的改革

  中小企业现在的资金问题确实很紧张,除了需要企业自身努力改变现状之外,最主要的是中国的金融体系一定要改革。

  最近青岛企业100强名单出炉,其中国企就占53家,这个数据其实就是一个很直接的证明,国企垄断问题已经成为当前阻碍民营经济发展和市场化进程的一大障碍,在一些交通、能源等重要的领域,国有企业的确把持着主要的资源和资金。佘学彬认为在国企与民企之间,发展空间主要得看行业的特点。很多国家的银行体系、资源性企业,还有很多其他偏向于保护性行业里国企比较多,他们有很多战略性的资源和政策,但是民企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比如零售产业发展空间就不小。

  同时他认为,中国的市场很大,发展空间有两个层面,首先最主要还是品牌、渠道等方面,一定要能够在产业链里往高端发展,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这时空间就很大,而不是说只是专注于短期的发展。其次就是选择行业的问题了,一定要选对行业,才会有大得前途。但是对于选准的问题,就需要有足够的市场调研等前期准备。

  当前制约民企发展的一大障碍就是资金问题,很多民企出现了资金链断裂的情况,也有很多民企以“投靠”国企来求得生存,然而这也已经改变了民企成立的初衷。佘学彬告诉中国经济网记者,现在资金问题确实很紧张,特别是国家对利息等的调控,市场的流通很紧张,但是最近国家也在往一定的方向调整,比如最近存准率的下调就是很明显的表现。他认为这是一种发展与发展需求带动的资金链问题。在美国,在日本,市场的资金不是很紧张,银行的利息也很低,而在中国很多中小企业都贷不到款,这是一个区域性的经济增长问题。

  佘学彬同时强调,中国的金融体系一定要改革。现在中国很少有商务方面的贷款,在房地产方面的贷款却特别的多,短期的融资,长期的投放,一种“短融长投”的方式,其实是最危险的,所以中国的金融体系板块应该有一种制造业专方的贷款体系。

  最后佘学彬告诉记者,“中国的民营企业研究三句话就行了,一、经济有周期;二、市场有规律;三、商业有逻辑。”有的企业没有把握周期,发展的太快;有的不符合市场规律,忙忙碌碌也事倍功半;还有的企业应该考虑这个事情你该不该去做,什么时候去做?这三个问题都是企业家应该研究的。

如何看待中国金融体系的改革

4. 金融体制改革的主要方面有

法律分析:第一是金融机构自身的改革。第二是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其中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全局与宏观层面的生态环境,包括政府、立法、司法环境等;二是地方层面上的生态环境。第三是监管要到位,主要是完善监管体制、改进监管方法、加大监管工作力度。第四是宏观的金融政策环境。把金融机构自身的改革、金融生态环境的改进、金融监管的加强和宏观经济条件的改善这四个方面统筹兼顾、综合推进,就能够进一步推动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从而促进我国金融业更加健康有序的发展,并对国民经济长期持续稳定较快发展做出贡献。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 第六十五条 国家建立健全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完善金融支持乡村振兴考核评估机制,促进农村普惠金融发展,鼓励金融机构依法将更多资源配置到乡村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政策性金融机构应当在业务范围内为乡村振兴提供信贷支持和其他金融服务,加大对乡村振兴的支持力度。商业银行应当结合自身职能定位和业务优势,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扩大基础金融服务覆盖面,增加对农民和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规模,为乡村振兴提供金融服务。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等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应当主要为本地农业农村农民服务,当年新增可贷资金主要用于当地农业农村发展。

5. 金融改革的改革背景

随着新一届政府换届完成,在高层不断吹风下,2013年“金改”步伐明显加快,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涉及金融改革的政策,如取消贷款利率下限、取消票据贴现利率管制、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等,而国债期货、融资融券扩容、拟发行优先股等涉及股市债市的品种或政策的推出或即将推出更进一步理顺了市场投资结构。而余额宝、理财宝等金融产品顺利发行所带来的甜头,对于阿里巴巴、东方财富等与互联金融相关的民营资本来说,激发了它们进入国有企业长期垄断金融领域的信心。市场传闻,银监会正在研究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在A股市场上,金融体制的一系列改革对银行、保险和券商信托等板块形成了反复向上的刺激动力,在利好政策刺激下,金融股的企稳走强将对整个A股的趋势见底回升起到极为关键的作用。而伴随着金融业垄断门槛的降低,部分优秀的商业银行、创新能力较强的券商以及与互联金融相关上市公司的未来发展预期将产生逆转,优秀金融公司或参股金融公司的估值有望出现价值回归行情。如2013年自贸区热点的出现对于浦发银行的刺激,余额宝、活期宝对于民生银行的带动等都是侧证。

金融改革的改革背景

6. 经济体制改革的金融体制改革

初步建立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金融体制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历程,基本上遵循着先机构、后市场、再产品的顺序。金融机构改革经历了从银行体系到银行与非银行机构并存的多元化体系,再到分业管理框架下不同金融机构明确的分工体系,以及近年来着手试验的综合经营体系这样一个变革过程。在金融体制市场化改革方面,经历了从计划管制到市场化、从试点到推广、从封闭到开放的过程,金融产品则经历了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具体来说,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从1978年中国农村改革开始到随后的企业改革过程中,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基本上处于研究和探索时期,实际上的改革相对滞后一些。直到上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金融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建立金融机构的框架体系,逐步形成多元金融机构并存的格局。其中,监管系统是中国人民银行;银行系统包括国家专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区域性银行和信用合作社;非银行金融机构主要有保险公司、信托投资、租赁公司以及各大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但这一时期,金融市场没有发展起来,市场化程度很低。  从90年代中后期到2002年,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主要是形成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格局。监管系统发展到一行三会。在银行系统中,又成立了三大政策性银行,发展了股份制银行,建立了区域性城市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在2001年中国入世后也加快了进入步伐,再加上农村信用社及其他存款贷款类金融机构,整个银行系统呈现出多层次相互竞争的格局。非银行金融机构也得到空前发展,出现了一些非银行金融中介,如证券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社保基金等等。同时,随着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期货市场等的建立,改变了以前我国金融体系中有机构无市场的境况。分别于1990年底和1991年4月在上海和深圳成立的两个交易所,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初步形成,成为中国金融体制市场化改革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从2003年至今,为金融机构企业化改革和服务于直接融资的金融中介机构的发展时期。面对加入WTO后外资金融机构的竞争,我国开始对金融机构进行企业化改造,使其成为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市场主体。具体内容包括,剥离国有商业银行呆坏账,国家向国有银行注资,建立商业银行资产经营负债体系,强化以资产负债比为主要内容的专业监管;引进国外战略投资者,进行股份制改造,等等。近几年,一些新型的服务于直接融资的金融中介机构,如各种基金管理公司、产业基金、私募股权基金等快速发展;各种新的金融产品、金融衍生产品不断创新,更加丰富。总之,这一阶段的改革,使我国的金融机构初步建立起了现代公司治理结构;金融风险隐患基本得到控制;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持续下降,平均约为5%以下,税后利润大幅增长;新型非银行机构发展迅速。  三十年来我国金融体制的渐进式改革,既保证了整个转轨时期经济的平稳发展,也实现了自身的改革目标,改革的成就从整体上可以概括为:建立了分工合作的金融机构体系,以及由货币、证券、保险、外汇组成的金融市场体系;宏观金融调控已从直接控制信贷规模,转向了利用利率等货币政策工具间接调控;金融监管明显加强,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人民币汇率稳定,形成了面向全球开放的金融市场新格局。  三十年来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经验大致可概括为如下几点:(1)金融体制改革必须与经济体制改革协调推进;(2)加强宏观调控、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是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条件;(3)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是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基本保证;(4)促进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协调发展,是提高金融运行效率的基础;(5)金融自由化、金融国际化必须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6)立足本国实际、大胆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是推进改革的有益尝试。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正在蔓延的新形势和国际金融体系的不断变化,展望未来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需要给予高度关注:一是实现融资方式的多元化,大力发展以股权融资为主的直接融资;二是进一步深化利率及汇率的市场化改革;三是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四是推动金融业的混业经营;五是创新农村金融体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六是进一步规范金融监管,加强风险控制和防范能力。

7. 金融改革的试点内容

央行上海总部副主任、外汇管理局上海分局局长9月29日介绍了央行和外汇管理局支持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情况。他表示,包括人民币资本项下可兑换、利率市场化、人民币的跨境使用和外汇管理体制改革近期都会推出新的、实质性的举措。涉及央行、外汇管理局职责的金融改革试点内容主要有四个方面。其中包括,在自贸试验区内创造条件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根据总体方案,为服务自贸试验区实体经济,将进一步简化经常项下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流程和手续;利率市场化方面,自贸试验区利率市场化将在宏观审慎金融管理框架内,根据服务区内实体经济发展需要、金融市场主体培育目标,以及市场环境建设情况,稳步推进。同时包括,将在风险可控前提下,有序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在区内的先行先试,以进一步支持企业走出去,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建立与自贸试验区相适应的外汇管理体制,鼓励企业充分利用境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现跨境融资自由化;深化外债管理方式改革,促进跨境融资便利化;深化跨国公司总部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试点,促进跨国公司设立区域性或全国性资金管理中心。

金融改革的试点内容

8. 金融的改革要点

第一,利率市场化要突破。他特别建议发挥上海银行间市场的作用,希望能够让参加的金融机构更多一些,品种更多一些,交易量更大一些。建议中央银行能够逐步缩小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利差,促进商业银行开展其他金融服务。建议扩大对中小金融机构的利率浮动幅度,成立存款保险公司,为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加强竞争提供保障。第二,要完善金融组织体系。他主张从中国国情出发,成立银行保险证券控股公司。比如银行控股公司,银行本身可以直接经营主业,同时可以投资成立附属或者控股的保险公司、证券公司。这样它们可以为企业集团或跨国公司提供较好的服务。要继续建立健全中小型的各类金融企业,使其在职能上形成差异。第三,要在扩大社会资本形成能力上有突破。他说,贷款的增长幅度比资本金的增长幅度要高5个百分点,这意味着企业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实际上有些地方还在上升,这就使中国金融业的风险在不断地聚集,是很危险的。他建议国家建立一个社会资本统计和公布制度,公布每年的工商企业社会资本分布在什么行业,分布在什么地区,看社会资本是怎么流动的。为此,要继续规范发展证券市场,特别是引导机构投资者投资股票。发改委、证监会、中央银行有关债券(商业票据)发行的条件、程序要规范起来,逐步进入到统一市场。债券市场发展才能促进利率市场化,债券市场发展才能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第四,在促进资本项目可兑换上应该有一个突破,即在人民币国际化上有一个突破。他认为具备加快这方面改革的条件,可以批准更多的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及更多的投资额度。同时,要推动国内的资本对外投资。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