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瓷器的五大名窑指哪些?

2024-05-16 23:43

1. 我国古代瓷器的五大名窑指哪些?

宋代五大名窑

钧 瓷 

北宋著名瓷窑之一。窑址在今河南省禹州市城内的八卦洞。钧窑利用铁、铜呈色的不同特点,烧出蓝中带红、紫斑或纯天青、纯月白等多种釉色,以蛋白石光泽的青色为基调,具有乳浊而不透明的效果。钧瓷的又一特征是釉面上常出现不规则的流动状的细线,称“蚯蚓走泥纹”。钧窑瓷器是中国历史上的名窑奇珍,品种繁多,造型独特,以瑰丽异常的钧釉名闻天下。其成就在于釉中加入铜金属,经高温产生窑变,使釉色以青、蓝、白为主,兼有玫瑰紫、海棠红等,色彩斑斓,美如朝晖晚霞,被誉为“国之瑰宝”,在宋代就享有“黄金有价钧无价”、“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的盛誉。 

汝 瓷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为冠绝古今之中国磁器名窑。窑址在今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宋时属汝州,故名。汝窑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宋人叶寘在《坦斋笔衡》中记载:“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州为魁。”可见汝窑是继定窑之后为宫廷烧制贡瓷的窑场。其器物多仿青铜器及玉器造型,主要有出戟尊、玉壶春瓶、胆式瓶、樽、洗。胎体细洁如香灰色,多为裹足支烧,器物底部留有细小的支钉痕迹。釉色主要有天青、天蓝、淡粉、粉青、月白等,釉层薄而莹润,釉泡大而稀疏,有“寥若晨星”之称。釉面有细小的纹片,称为“蟹爪纹”。汝窑烧宫廷用瓷的时间仅20年左右,约在北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年)到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故传世品极少,被人们视为稀世之珍。

官 瓷

官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窑有南北之分。据文献记载,北宋末徽宗政和至宣和年间(1111-1125年),在汴京(今河南开封),官府设窑烧造青瓷,称北宋官窑。宋室南迁杭州后,在浙江杭州凤凰山下设窑,名修内司窑,也称“内窑”。后又在今杭州市南郊的乌龟山别立新窑,即郊坛下官窑。以上统称南宋官窑。 

官窑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于世。主要器型有瓶、尊、洗、盘、碗,也有仿周、汉时期青铜器的鼎、炉、觚、彝等式样,器物造型往往带有雍容典雅的宫廷风格。其烧瓷原料的选用和釉色的调配也甚为讲究,所用瓷土含铁量极高,故胎骨颜色泛黑紫。器之口沿部位因釉垂流,在薄层釉下露出紫黑色,俗称“紫口”;又底足露胎,故称“铁足”。 

宋代官窑瓷器不仅重视质地,且更追求瓷器的釉色之美。其厚釉的素瓷很少施加纹饰,主要以釉色为装饰,常见天青、粉青、米黄、油灰等多种色泽。釉层普遍肥厚,釉面多有开片,这种开片与同期的哥窑有很大不同,一般来说,官窑釉厚者开大块冰裂纹,釉较薄者开小片,哥窑则以细碎的鱼子纹最为见长。 

定 瓷 

宋代北方著名瓷窑。窑址在河北曲阳涧磁村。始烧于晚唐、五代,盛烧于北宋,金、元时期逐渐衰落。北宋定窑以烧造白釉瓷器为主,装饰方法有划花、刻花、印花和捏塑等。纹饰以莲花、牡丹、萱草为常见,画面简洁生动。定窑除烧白釉外还兼烧黑釉、绿釉和酱釉。造型以盘、碗最多,其次是梅瓶、枕、盒等。常见在器底刻“奉华”、“聚秀”、“慈福”、“官”等字。盘、碗因覆烧,有芒口及因釉下垂而形成泪痕之特点。 

哥 瓷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这里所说的哥窑是指传世的哥窑瓷。其胎色有黑、深灰、浅灰及土黄多种,其釉均为失透的乳浊釉,釉色以灰青为主。常见器物有炉、瓶、碗、盘、洗等,均质地优良,做工精细,全为宫廷用瓷的式样,与民窑瓷器大相径庭。 

传世哥窑瓷器不见于宋墓出土,其窑址也未发现,故研究者普遍认为传世哥窑属于宋代官办瓷窑。长期以来,人们主要是根据文献记载和传世实物对其进行研究。南宋人叶寘的《坦斋笔衡》明确指出南宋官办瓷窑有两个:一是郊坛下官窑,其窑址已在杭州乌龟山被发现;另一个是修内司官窑,其窑址至今未发现。有学者根据刊于明洪武二十年的曹昭的《格古要论》中对修内司官窑特征的记载,认为传世哥窑即宋代修内司官窑。

我国古代瓷器的五大名窑指哪些?

2. 我国古代瓷器的五大名窑指哪些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在河南汝州,即今天的宝丰县。北宋后期,汝窑成为为宫廷烧制御用瓷器的专用窑场,制品为青瓷,传世器物有盘、碟、洗、瓶、樽、碗、盏托、水仙盆等。汝窑瓷器在历史上一直是倍受重视的珍品。从传世品看,胎体较薄,胎质细腻。器物成型和修坯工艺一丝不苟,烧制也十分考究,器物底部的支烧痕迹小得如同芝麻粒,底部施满釉。它的釉色为天青釉,色彩青幽含蓄,釉质厚如凝脂,釉面开细碎的冰裂纹。汝窑烧造御用瓷的时间大约只有20年,作品极少,目前传世的汝窑器物不足百件,分别珍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以及英国、美国、日本、香港等地。 

官窑 
官窑有广义和狭义两个概念。广义的官窑泛指历代由朝廷督办、专门烧制御用瓷的瓷窑;狭义的官窑则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文献记载,北宋后期在东京汴梁,即今河南开封设置过官窑。但至今未找到窑址。南宋官窑在浙江杭州,其中的一座郊坛下官窑已经过科学发掘,发现了窑炉、窑具及瓷器碎片。出土的器物主要有青瓷盘、碗、碟、洗、炉及仿商周秦汉古铜及玉器的造型。官窑瓷器胎土呈黑灰或黑褐色,胎体较薄,施釉较厚。釉色是官窑瓷器技术和艺术上的最高追求,它创造出青釉的高档品种粉青、月白、米黄等釉色,这些釉色色泽幽雅,透明感降低,釉层厚而匀净。由于胎体中含铁量较高,大部分器物的口、足沿等釉层较薄的部位泛出铁红色,古代文献称为“紫口铁足”。南宋官窑瓷器还有一个特征,就是釉面上分布着长短、深浅不一的裂纹,叫作“开片”。它原本是一种釉面缺陷。瓷胎比瓷釉的膨胀系数大,瓷器烧成冷却的时候,收缩幅度大的胎体就会把玻璃质的釉层拉碎,釉面出现开片。而艺术素养高的宋代工匠们巧妙地利用了这种缺陷,人为地把它变成一种釉面装饰,让自然延伸、交错的冰裂纹与温润的青釉搭配和谐,相得益彰,给单色的器物平添了天然的美感。 

哥窑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在浙江龙泉。烧制的青瓷有各式碗、盘、瓶、炉等,造型幽雅有古韵,典型器物有琮式瓶、贯耳瓶、鬲式炉、莲瓣碗等。有的器物有刻划、堆塑等装饰,哥窑瓷采用多次施釉的工艺,使青釉浓厚青翠,色彩幽深,创出了粉青、梅子青等绝顶釉色,把青瓷的美,推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哥窑青瓷釉上有细碎的开片,称作“百圾碎”,更小的叫“鱼子纹”,把原本是缺陷的开片变成瓷器表面自然天成的装饰,说明工匠们已经掌握了开片的规律,可以人为地加以控制和利用,这只有在制瓷工艺达到高峰的宋代才能做到。 

定窑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是当时最有名的白瓷窑口。定窑白瓷胎体洁白,质地坚实。釉是象牙白色。不论碗、盘还是瓶、罐,常常装饰着划花、刻花或者印花,纹饰题材有莲瓣、龙凤、牡丹、莲池游鸭、婴戏、鸳鸯等。定窑还发明了一种烧制碗类器物的先进的装烧技术,叫做“覆烧”,把过去一个匣钵里正着装一件碗坯,变成多件器物扣叠在一起,形成一个筒形的组合式匣钵,这样就大大增加了装烧量,提高了生产效率。但是,覆烧的瓷器口沿不能上釉,于是工匠们又在这些芒口的碗、盘口上镶包了金、银或铜口,成为一种特殊装饰。定窑除了大宗的白釉瓷器,还烧制少量的酱釉或绿釉器,酱釉器又称“紫定”,是传世稀少的珍品。 

钧窑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因所在地河南禹县古称“钧州”而得名。钧窑器物有碗、盘、洗、花盆等。钧窑的特点在于它的釉色。它虽然属于青釉,但是釉层不透明;由于釉料中含有铜,釉色呈现天蓝、月白等多种变化,还出现玫瑰紫、海棠红等不规则的彩色斑块,装饰在花瓣形的花盆、笔洗、香炉等器物上,别有一番自然天成的韵味。北宋时期,钧窑有一部分窑场专烧御用瓷,被称为“官钧”。这部分产品设计高雅优美,制作时不惜工本,质量精益求精,成为历代收藏的珍品。钧窑还影响到周围的许多窑场竞相烧造钧釉器物,形成一个瓷窑体系。

3. 我国古代瓷器的五大名窑指哪些?

宋代五大名窑钧瓷北宋著名瓷窑之一。窑址在今河南省禹州市城内的八卦洞。钧窑利用铁、铜呈色的不同特点,烧出蓝中带红、紫斑或纯天青、纯月白等多种釉色,以蛋白石光泽的青色为基调,具有乳浊而不透明的效果。钧瓷的又一特征是釉面上常出现不规则的流动状的细线,称“蚯蚓走泥纹”。钧窑瓷器是中国历史上的名窑奇珍,品种繁多,造型独特,以瑰丽异常的钧釉名闻天下。其成就在于釉中加入铜金属,经高温产生窑变,使釉色以青、蓝、白为主,兼有玫瑰紫、海棠红等,色彩斑斓,美如朝晖晚霞,被誉为“国之瑰宝”,在宋代就享有“黄金有价钧无价”、“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的盛誉。
汝瓷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为冠绝古今之中国磁器名窑。窑址在今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宋时属汝州,故名。汝窑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宋人叶寘在《坦斋笔衡》中记载:“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州为魁。”可见汝窑是继定窑之后为宫廷烧制贡瓷的窑场。其器物多仿青铜器及玉器造型,主要有出戟尊、玉壶春瓶、胆式瓶、樽、洗。胎体细洁如香灰色,多为裹足支烧,器物底部留有细小的支钉痕迹。釉色主要有天青、天蓝、淡粉、粉青、月白等,釉层薄而莹润,釉泡大而稀疏,有“寥若晨星”之称。釉面有细小的纹片,称为“蟹爪纹”。汝窑烧宫廷用瓷的时间仅20年左右,约在北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年)到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故传世品极少,被人们视为稀世之珍。
官瓷官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窑有南北之分。据文献记载,北宋末徽宗政和至宣和年间(1111-1125年),在汴京(今河南开封),官府设窑烧造青瓷,称北宋官窑。宋室南迁杭州后,在浙江杭州凤凰山下设窑,名修内司窑,也称“内窑”。后又在今杭州市南郊的乌龟山别立新窑,即郊坛下官窑。以上统称南宋官窑。
官窑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于世。主要器型有瓶、尊、洗、盘、碗,也有仿周、汉时期青铜器的鼎、炉、觚、彝等式样,器物造型往往带有雍容典雅的宫廷风格。其烧瓷原料的选用和釉色的调配也甚为讲究,所用瓷土含铁量极高,故胎骨颜色泛黑紫。器之口沿部位因釉垂流,在薄层釉下露出紫黑色,俗称“紫口”;又底足露胎,故称“铁足”。
宋代官窑瓷器不仅重视质地,且更追求瓷器的釉色之美。其厚釉的素瓷很少施加纹饰,主要以釉色为装饰,常见天青、粉青、米黄、油灰等多种色泽。釉层普遍肥厚,釉面多有开片,这种开片与同期的哥窑有很大不同,一般来说,官窑釉厚者开大块冰裂纹,釉较薄者开小片,哥窑则以细碎的鱼子纹最为见长。
定瓷宋代北方著名瓷窑。窑址在河北曲阳涧磁村。始烧于晚唐、五代,盛烧于北宋,金、元时期逐渐衰落。北宋定窑以烧造白釉瓷器为主,装饰方法有划花、刻花、印花和捏塑等。纹饰以莲花、牡丹、萱草为常见,画面简洁生动。定窑除烧白釉外还兼烧黑釉、绿釉和酱釉。造型以盘、碗最多,其次是梅瓶、枕、盒等。常见在器底刻“奉华”、“聚秀”、“慈福”、“官”等字。盘、碗因覆烧,有芒口及因釉下垂而形成泪痕之特点。
哥瓷宋代“五大名窑”之一,这里所说的哥窑是指传世的哥窑瓷。其胎色有黑、深灰、浅灰及土黄多种,其釉均为失透的乳浊釉,釉色以灰青为主。常见器物有炉、瓶、碗、盘、洗等,均质地优良,做工精细,全为宫廷用瓷的式样,与民窑瓷器大相径庭。
传世哥窑瓷器不见于宋墓出土,其窑址也未发现,故研究者普遍认为传世哥窑属于宋代官办瓷窑。长期以来,人们主要是根据文献记载和传世实物对其进行研究。南宋人叶寘的《坦斋笔衡》明确指出南宋官办瓷窑有两个:一是郊坛下官窑,其窑址已在杭州乌龟山被发现;另一个是修内司官窑,其窑址至今未发现。有学者根据刊于明洪武二十年的曹昭的《格古要论》中对修内司官窑特征的记载,认为传世哥窑即宋代修内司官窑。

我国古代瓷器的五大名窑指哪些?

4. 中国瓷器五大名窑,各有什么特色,你知道多少呢?

中国瓷器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成的,原始瓷器起源于3000多年前。至宋代时,名瓷名窑已遍及大半个中国,是瓷业最为繁荣的时期。当时的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和定窑并称为宋代五大名窑。那么,宋代五大名窑分别有哪些特色呢?
1、汝窑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在今河南宝丰清凉寺一带,因北宋属汝州而得名。北宋晚期为宫廷烧制青瓷,是古代第一个官窑,又称北宋官窑。釉色以天青为主,用石灰一碱釉烧制技术,釉面多开片,胎呈灰黑色,胎骨较薄。 
2、钧窑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在今河南禹县,此地唐宋时为钧州所辖而得名。始于唐代,盛于北宋,至元代衰落。以烧制铜红釉为主,还大量生产天蓝、月白等乳浊釉瓷器,至今仍生产各种艺术瓷器。
3、定窑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在今河北曲阳润磁村和燕山村,因唐宋时属定州而得名。唐代已烧制白瓷,五代有较大发展,白瓷釉层略显绿色,流釉如泪痕。北宋后期创覆烧法,碗盘器物口沿无釉,称为“芒口”。五代、北宋时期承烧部分宫廷用瓷,器物底部有“官”、“新官”铭文。宋代除烧白瓷外,还烧黑釉、酱釉和绿釉等品种。

4、南宋官窑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宋室南迁后设立的专烧宫廷用瓷的窑场。前期设在龙泉(今浙江龙泉大窑、金村、溪口一带),后期设在临安郊坛下(今浙江杭州南郊乌龟山麓)。
两窑烧制的器物胎、釉特征非常一致,难分彼此,均为薄胎,呈黑、灰等色;釉层丰厚,有粉青、米黄、青灰等色;釉面开片,器物口沿和底足露胎,有“紫口铁足”之称。16世纪末,龙泉青瓷在法国 场上出现,轰动整个法兰西,由于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语言称呼它,只得用欧洲名剧《牧羊女》中女主角雪拉同所披的青色长袍来比喻,于是“雪拉同”成为青瓷的代名词。当今龙泉窑又有新的发展。杭州南宋官窑遗址建立了南宋官窑博物馆。

5、哥窑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至今遗址尚未找到。有的文献上将浙江龙泉官窑称为哥窑,实为讹传。传世的哥窑瓷器,胎有黑、深灰、浅灰、土黄等色,釉以灰青色为主,也有米黄、乳白等色,由于釉中存在大量气泡、未熔石英颗粒与钙长石结晶,所以乳浊感较强。釉面有大小纹开片,细纹色黄,粗纹黑褐色,俗称“金丝铁线”。从瓷器的釉色、纹片、造型来看,均不同于宋代龙泉官窑。

5. 中国古代瓷器五大名窑是指什么

宋代五大名窑
分别为:钧窑
、汝窑
、官窑、
定窑、
哥窑。中国五大名窑正式开创了烧制的实用器皿与观赏器皿的"瓷器"时代,事实上,在宋朝以前中国的烧制实用器皿与观赏器皿绝大多数都是陶器,是与瓷器不同的种类,所以说,五大名窑的到来是真正意义上的瓷器时代的到来。

中国古代瓷器五大名窑是指什么

6. 中国古代四大名窑都是哪些?

我国古代四大名窑有:越窑、耀州窑、龙泉窑、定窑。
1、越窑。主要生产青瓷,越窑瓷青瓷与唐代的饮茶风尚关系十分密切,其瓷质造型,釉色之美,深受饮茶者的喜爱。饮茶风尚又影响了越窑青瓷的型制。

2、耀州窑。是北方青瓷的代表。其纹饰刻得非常清晰,带有北方人的性格特点,史籍上记载又叫刀刀见泥。耀州窑始于唐代,北宋末为鼎盛期,终于民国。

3、龙泉窑。以烧制青瓷而闻名,胎质较粗,胎体较厚,釉色淡青,釉层稍簿。龙泉窑开创于三国两晋,结束于清代。

4、定窑。主要生产白瓷,是中国北方白瓷的中心,始于唐,极盛于北宋及金,终于元。定窑大量采用覆烧方法,还使用了一种垫圈式组合匣钵。

扩展资料
八大名窑分别是:越窑、耀州窑、龙泉窑、定窑、磁州窑、钧窑、景德镇窑和建窑。
1、越窑
越窑分布于浙江宁绍平原。窑所在地主要在今浙江省上虞、余姚、慈溪、宁波等地。自东汉开始生产,经三国、两晋、南朝、唐,一直到宋,延续千余年
2、耀州窑
耀州窑位于陕西省铜川黄堡镇。创烧于唐代,五代宋初受越窑影响专烧青瓷。宋金时期是极盛时期,金末走向衰落。主要特点:北宋早期,胎青灰色,釉青中闪黄。
3、龙泉窑
龙泉窑位于浙江龙泉,始烧于五代,一直到清代才败落。五代时受越窑影响烧青瓷。瓷胎胎土致密、玻璃质感强,胎色灰白釉色水青。
4、定窑
定窑的主要产地在今河北省曲阳县的涧磁村。定窑创烧于唐朝后期,经五代、宋金成为庞大的白瓷体系。
5、磁州窑
磁州窑窑址在今河北邯郸磁县的观台镇,创烧于北宋中期,并达到鼎盛,南宋、辽金元、明清仍继续烧制。

6、钧窑
钧窑在河南省禹县,创始于唐代,历经宋、金至元代。主要特点:胎质细腻,釉层较厚,釉色有玫瑰紫、海棠红、茄子紫、天蓝、胭脂、朱砂、还有红蓝窑变。

7、景德镇窑
景德镇窑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始烧于五代,至今仍在烧造。主要特点:不同时期烧造品种不同,但瓷器质量较高。代表为宋代青白瓷,明清青花等。

8、建窑
建窑在福建建阳县水吉镇。始于晚唐,盛于宋,而衰于元。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古代八大名窑

7. 中国瓷器的十大名窑是哪几个

中国瓷器的十大名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越窑、汝窑、磁州窑、吉州窑、耀州窑和龙泉窑。
官窑
官窑瓷器,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北宋官窑迄今尚未发现窑址。公元1127年,宋室南迁临安(今杭州)后,为了满足宫廷和达官贵人的用瓷需要,先后建立了修内司官和郊坛官窑。历代对官窑评价很高,清代陈浏在《陶雅》中赞美道:“宋官窑者绝不经见,世人罕有识之者。”
哥窑 
哥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据史料记载,浙江龙泉南宋时有章家二兄弟,均以陶为业,各主一窑,兄所主之窑名哥窑,弟窑亦称龙泉窑。哥窑瓷器的特点是里外披釉,均匀光洁,晶莹滋润,不仅扣之瓷音清亮,而且造型挺拔大方,轮廓亦柔和流畅。
中国钧窑 
在宋代青瓷独占瓷坛的时候,钧窑烧造的一种复杂的花釉瓷,是一支异军突起的名窑,它的窑址在河南省禹县的钧台及八卦洞。宋徽宗会把钧瓷定为御用珍品,足见非同一般。
中国定窑 
定瓷是宋代官、哥、汝、定、钧五大名窑之一。窑址在河北省曲阳县,由于宋时属定州而得名。 
越窑
唐、五代时最著名的青瓷窑场和青瓷系统。也称“秘色窑”。在越州境内(今浙江余姚上林湖滨湖地区),故名。所烧青瓷代表了当时青瓷的最高水平。发现窑址已达二三十处,以鳖唇山东晋时期遗址最早,唐、五代到宋初时期的窑址尤多。唐代越窑青瓷已很精美,博得当时诗人的赞美,如,颜况“越泥似玉之甄”,许浑“越甄秋水澄”,皮日休“邢人与越人,皆能造瓷器,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魄起”,陆龟蒙“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等。五代吴越时越窑瓷器已"臣庶不得用",作为吴越王钱氏御用及贡品。进贡瓷器动辆万件;入宋以后,贡瓷数量有增无已,一次进贡有多达十四万件者。越窑在南方浙江省绍兴,主要制造青瓷;邢窑在北方河北省邢台,主要制造白瓷。越窑的青瓷明彻如冰,晶莹温润如玉,色泽是青中带绿与茶青色相近。
汝窑
汝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过去一直以为汝窑窑址在临汝县境内,则考古工作者在河南临汝进行了大量调查和发掘工作后,仍然是“踏破铁鞋无觅处”。1986年底,考古工作者再一次进行实地调查,终于在与临汝相邻的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发现了汝窑窑址,并出土了宫廷使用的完整瓷器22件,从而揭开了汝宫瓷之谜。宝丰县在宋时属汝州,故名。
磁州窑
磁州窑是我国古代北方最大的一个民窑体系,也是著名的民间瓷窑,窑址在今河北邯郸磁县的观台镇与彭城镇一带,磁县宋代属磁州,故名。据考察,磁州窑创烧于北宋中期,并达到鼎盛,南宋、辽金元、明清仍继续烧制,烧造历史悠久,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流传下来的遗物也多。
吉州古窑
吉州古窑兴于晚唐,盛于两宋,衰于元末,因地命名,因当时永和又为东昌县治,故又名东昌窑、永和窑。吉州窑产品精美丰富,尤以黑釉瓷(亦称天目釉瓷)产品著称,其“木叶天目”和“剪纸贴花天目”饮誉中外。该窑产品当年曾远销海外,世界许多国家的博物馆和收藏家纷予珍藏。 1982年和平共处1984年,在吉州窑遗址上相继建立“吉州窑古陶瓷研究所”和“吉州窑瓷厂”,研制和生产各种仿古瓷,行销国内外。 古窑遗址上,有一座宋代本觉寺塔,塔高25米,六面九层,巍然耸立,与古朴的窑包和仿古园林式厂房交相辉映。
耀州窑
宋代名窑之一,在唐代就是中国陶瓷烧制的著名产地,宋代更进一步达到鼎盛,成为我国“六大窑系”中最大的一个窑系,其产品则成为北方青瓷的代表。耀州窑在今陕西省铜川市的黄堡镇,唐宋时属耀州治,故名耀州窑。该窑唐代开始烧陶瓷,经五代、宋、金、元几朝。早期唐时主要烧制黑釉、白釉、青釉、茶叶末釉和白釉绿彩、褐彩、黑彩以及三彩陶器等。中期(宋、金)以烧青瓷为主。北宋是耀州的鼎盛时期,据记载且为朝廷烧造“贡瓷”。后期(金、元)开始衰落,而终于元初。
龙泉窑
龙泉窑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名窑,因其主要产区在龙泉市而得名。它开创于三国两晋,结束于清代,生产瓷器的历史长达1600多年,是中国制瓷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瓷窑系,它的产品畅销于亚洲、非洲、欧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影响十分深远。在今浙江省龙泉县境内,故名。窑址有大窑、金村、溪口、松溪等多处,北宋时有20多处,到南宋时有窑址40多处,其中以大窑、金村两处窑址最多,质量也最精。从出土的标本来看,它始于五代,盛于南宋和元,而衰于明,终于清代康熙年间,有近800年的烧瓷史。龙泉窑以烧制青瓷而闻名,在北宋早期以前的产品风格受越窑、瓯窑、婺州窑的影响,特征与三窑的产品相似。胎质较粗,胎体较厚,釉色淡青,釉层稍簿。

中国瓷器的十大名窑是哪几个

8. 中国瓷器的十大名窑是哪几个?

五大名窑
中国汝窑 
汝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过去一直以为汝窑窑址在临汝县境内,则考古工作者在河南临汝进行了大量调查和发掘工作后,仍然是“踏破铁鞋无觅处”。1986年底,考古工作者再一次进行实地调查,终于在与临汝相邻的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发现了汝窑窑址,并出土了宫廷使用的完整瓷器22件,从而揭开了汝宫瓷之谜。宝丰县在宋时属汝州,故名。 

中国官窑 
官窑瓷器,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北宋官窑迄今尚未发现窑址。公元1127年,宋室南迁临安(今杭州)后,为了满足宫廷和达官贵人的用瓷需要,先后建立了修内司官和郊坛官窑。历代对官窑评价很高,清代陈浏在《陶雅》中赞美道:“宋官窑者绝不经见,世人罕有识之者。” 

中国钧窑 
在宋代青瓷独占瓷坛的时候,钧窑烧造的一种复杂的花釉瓷,是一支异军突起的名窑,它的窑址在河南省禹县的钧台及八卦洞。宋徽宗会把钧瓷定为御用珍品,足见非同一般。 

中国定窑 
定瓷是宋代官、哥、汝、定、钧五大名窑之一。窑址在河北省曲阳县,由于宋时属定州而得名。 

中国哥窑 
哥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据史料记载,浙江龙泉南宋时有章家二兄弟,均以陶为业,各主一窑,兄所主之窑名哥窑,弟窑亦称龙泉窑。哥窑瓷器的特点是里外披釉,均匀光洁,晶莹滋润,不仅扣之瓷音清亮,而且造型挺拔大方,轮廓亦柔和流畅。